美文网首页
季春纪·第三·论人

季春纪·第三·论人

作者: 雾里看花的布布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22:17 被阅读0次

    论人(全文)

          (原文)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

          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而游意乎无穷之次,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明,知神之谓得。凡彼万形,得后成。故知知一,则应物变化,阔大渊深,不可测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时之,远方来宾,不可塞也;意气宣通,无所東缚,不可牧也。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嗜欲易足,取养节薄,不可得也;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墨也;威不能惧,严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则可动作当务,与时周旋,不可极也;举错以数,取与遵理,不可惑也;言无遗者,集于肌肤,不可革也;谗人困穷,贤者遂兴,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则若天地然,则何事之不胜?何物之不应?警之若御者,反诸己,则车轻马利,致远复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为在入,故日杀僇而不止,以至于亡而不悟。三代之兴王,以罪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于王。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郎。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译文)为君之道在于简约无为,为君之术在于修养自身。最好乃是反躬求己,其次才是求之于人。其求取的越远,离君道就越远;求取的越强烈,失道也就越远。

          什么叫反躬求己呢?就是要使声色适度,节制嗜欲,放弃智谋,去掉虚伪奸诈,精神遨游于广大无垠的天地,思想驰骋于自然无为的道路,像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危害自己天性的了。没有什么可以危害自己的天性,就能够洞悉事物的精微;洞悉事物的精微,就能够领领悟事理的玄妙,领悟事理的玄妙就叫得道。大凡万物,得道而后才能生成。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顺应万物变化,博大精深,不可测度;德行就会彰明完美,与日月同光,不可熄灭;豪士就会时来投奔,四方归顺,不可過止;意气就会畅通,无所束缚,不可拘守。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返璞归真,嗜欲容易满足,所取养身之物少而有节,志不可夺;就会超脱世俗,自得其乐,内心洁白,不可污染;就会威武不能使之惧,严厉不能使之恐不可屈服。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举止得当,顺应时势,不可穷困;就会举措适宜,取与合理,不可迷惑;就会言无过失,感应灵敏,不可改变;就会使奸人困窘,贤者显达,不可蒙蔽。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会像天地一样,那么又有何事不能胜任?何物物不能因应?这就像驾驭车马的人,反躬自求,就会车轻马快,跑到很远的地方返回来吃饭也不觉得疲倦。过过去历代亡国之主,认为天下没治理好罪在他人,因而每天杀戮不止,以至于灭亡而不觉悟。夏商、周三代的兴盛之王,认为天下没治理好罪在自自己,因而每天忧劳政事从不懈怠,最终成就了王业。”

          什么叫求之于人?人同类而智慧不同,贤与不肖有别,但都用巧言令辞来保护自己,这就是不肖君主之所以惑乱的缘由。凡衡量、评论某人,如果他显达,就观察他所礼遇的人;如果他尊贵,就观察他所举荐的人;如如果他富裕就观察他所赡养的人;如果他征询,就观察他采纳什么y;如果他闲居,就观察他爱好什么;如果他在朝,就观察他主张什么;如果他困窖,就观察他不接受什么;如果他贫贱,就观察他不做什么。使他高兴,以检验他的节操;使他快乐以检验他的邪念;使他发怒,以检验他的涵养;使他忍恐惧,以检验他的卓异;使他悲哀,以检验他的仁爱;使他痛苦,以检验他的意志。这八观、六验,是贤明君主用以衡量、评论人的方法。衡量、评论别人还必须用六戚、四隐。什么叫六戚?就是父、母、兄、弟、妻、子。什么是四隐?就是朋友、熟人、乡邻、亲信。对内用六戚、四隐,对外用八观、六验,人的真伪、贪鄙、美丑就能尽晓无。打个比方,就如同露天避雨一样,无论躲到哪里都会被雨淋湿。这就是先代圣王用用以识别别人才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季春纪·第三·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bg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