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期2天的第一次小欧课程结束了。在第2天的课程中,陆续接受了许多的团队管理的工具。有主要职责范围的划分、SMART原则的标准、发展计划的制定、处理心情的沟通方式、授权的模型等等方法,都非常的实用,感触也很深。其中,有2个内容给我的感触最大。
首先,是沟通方针中处理心情的方法,分别为维护自尊、同理回应、鼓励参与、分享自我和给予支持。从我自身开始剖析,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的一个人,在昨天的自我分享的环节中,也是以竹子来表示自己的。所以,在以前刚开始作为小组或者部门的管理者的时候,发现问题都是直截了当的对下属或者同事说你这里不对,那里错了等等。不注重方式方法,导致的后果就是所有人都不和我亲近,把团队管理的一团乱。后来,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要去改变,也观察了其他部门的领导和自己的领导是如何进行沟通的。慢慢的,也有员工会和我交心了,谈话过程也很轻松愉悦。但是很多时候,感觉是谈话就只是谈话,起到的效果很少。从这两天的课上,我发现,在谈话这个环节,我犯了这么一个错误,在谈话的最后,没有落实到最后的行动,即GROW中的Way forward没有做好,导致谈话的效果低下。
另外,谈话中,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要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面对下属或者其他人的不合作,要有一个包容宽大的胸怀。老师在讲到这些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是雷老虎的以“德”服人。诚然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像他表现的那么浮夸,但还是要有“唾面自干”的气度和“戒急用忍”的心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6405791/d91a12fd91d48ea1.jpg)
最后,说一说授权,长久以来,不授权是我一直被其他同仁所指出的一个很大的毛病。结合2天的课程,自我分析,原因有这么以下几点:首先是团队成员角色的识别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下属的能力及意愿,从而对下属的角色定位就出现了模糊和偏差。从而造成了对下属的低信任度,不清楚何人可以下放职权,何人又只能委派任务。其次,授权是有一定的风险,而基于自己本身有时候的谨小慎微和对授权方式的不了解,不知道何事可以征求建议、何事又可以进行转派。最后,自己的工作理念,还没有从一个个人贡献者向一线主管进行彻底的转变,还想着的是下属没有我做得好,还是我自己来做最好。用一句歌词形容以前的我,那就是“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在这点上,我是要好好的去做个明显的转变。先定个小目标吧,比如把报告拟制让现场组去做?
到了最后,本想要吟诗一首,给自己以激励,奈何文思不涌,难以成句。只能对自己白话了:在小欧,“默默忍受”是我们的特质,那就把它发扬光大,对那些挑战性的任务,去面对、去接受、去征服。We are the champio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