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欧第二期迎来了第一次的正式课程《新任管理者的角色认知》,一天紧张的课程下来,干货收获了很多。在课程中,不仅继续学习了有关团队信任、指导、成员等等的一系列知识以外,还重新认识到了在小欧的团队中,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认识自我的几个大拿,比如大刘、王姐等。但是,今天给我感触不是这些,而是下面这幅图。
这是一张团队绩效与时间的关系图,将团队的建设分成了Forming,Storming,Norming和Performing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团队的初创、冲突、发展和巅峰这4个状态。看了这张图,感觉有种似曾相识、自己亲身经历的感觉。记得去年一期的时候,在上《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说过,管理学的理论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是发现的,而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被总结出来的。
回过头来看欧萨的管理队伍的发展,在09~11年间,就感觉很好的契合了这张图的轨迹。在09年的时候,公司由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建了MGT(实验室自治管理委员会)这么一个团队,负责公司日常事务的管理。为了便于沟通、交流,老王(暂且允许我用这个称呼事实料敌先机的王总)作为这个团队的Team Leader,将各个老大都放在了一个办公室里,有问题当面沟通。这就对应了曲线的forming阶段。
接着,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LIMS的深入使用,以及部门职能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许多部门间灰色地带的职能推诿开始出现。为了解决这些推诿、冲突,部门间的管理例会应运而生。许多部门间相互扯皮的事情,在会上一件件的讨论、一条条的梳理,以会议最后的结论作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实施导则,这就是在storming阶段如何度过这个向下的拐点,使团队效率开始稳步上升,进入到了Norming阶段。
然后,在11还是12年的时候,在原有的架构上,已经无法再找到效率提升点,效率曲线即将出现拐点的时候,老王又出现了,解散了业务协调办公室,将下属的各个独立板块并入其他部门中,开始了新一轮的团队建设。这就不再啰嗦重复了。
现在,重新回想过去的历史,当时的自己,作为部门的骨干,是参与到了公司的管理中,虽然只是列席旁听管理例会。但是,在那个时候,自己更多的还是关注了如何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把活做好。而没有去想公司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一段时间后又把它调回去,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领导让我参加管理例会,除了是对我工作努力的肯定,难道就没有一点其他的期望吗?现在回想下,自己确实错过了许多。
《礼记·大学》有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套用到团队建设中,亦是如此。只有自己的心诚了,意到了,才能掌握自己,进而影响他人,带动团队。
写到这里,发现还是一如既往的跑题加混乱。但是,最后还是要说一句,“老王的英明神武不是吹的,相信老王没错的”。这也算是一个已经在欧萨十年,并且将继续待下去的一个理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