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反思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经过思考的知识也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就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我们的知识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首先,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知识的正确性。
对于我们所知道的,我们应该进行反思。这就涉及到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作为一个人来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学习所得的书本上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经过前人的整理与反思,并且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这些知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之所以说是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是因为知识还应该分类,一类是人文性的知识,一类是科学性的知识。人文性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时代性,有一些知识已经不符合一个特定的时代了,那么这些知识就成为错误的了。比如说三纲五常,在封建社会是维系社会的内在知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加上人类思想的解放,如三纲五常之类的知识已经成为了过失的知识,那么对于当下的社会来说,已经不是正确的知识了,对于这些知识的看待,我们更适宜以理性的态度去了解,或者只是作为历史知识进行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文性的知识是没有永恒的价值。人文知识的背后,我以为是社会,这也就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运行。人是群居性的动物,那么要想使人类社会能够更好地运行,单靠原始的动物之间的联系是不够的,那么就必须有文化的出现,这里的文化,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文化知识,其中维系人类社会运转的文化中,有一部分是核心的元素,比如说善,仁等概念。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的运行中,不会淘汰掉的,这些东西在一定意义上,也已经成为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之一吧。因此,对于这些知识的求知是有永恒的价值的。
其二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对于自然科学的求知,则自然要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如果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那么我们的求知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在探求的过程中,甚至就可以找到形而上的支撑。但是认识是可以认识的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想是不容易回答的。那么我们暂且不去回答。那么我们就去假如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当然这是就认识的终极意义上来说,或者说认识的超验的意义,因为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是我们需要确认的是,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在经验的前提之下,那么一旦超出了经验的范围,我们就没有办法求证了,对于超验的世界,我们只能通过假设的方式,或者以经验世界为依据,进行概念的推理,但是无论哪种方式,我对于超验世界的认识的可能性问题都是无法确认的。因为超验世界是与我们的世界没有交集的。从经验世界上来说的话,我们也只是在通往知的路上,但是这条路有没有重点又成为了一个不可知道的问题。从微观上说,我们可以对一个物体进行无限的划分,那么我们进行潜移的话,认识也是不可穷尽的了,也就是说认识不可能真正的成为真理。
所以我们的求知,必须要明确,对于科学知识,是基于当下的求知,也就是科学知识的相对性正确,而不能把科学变成一种信仰。如牛顿等人,即是最后回归到了人文的知识信仰。对于人文性的知识,也应该区分出来时代性的人文性知识,以及永恒性的人文知识,也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文化根基,以及使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对于科学知识的知,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进行继承和创新,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改革了。
对于人文性的知识,也应该分为两个方向去求。也就是内和外两个方向。从内说,就是体悟的功夫,没有体悟的功夫,其人文的知识必然不真,其所说必然不纯。从外说,就是躬行的探索。知识最后还是要到实践中去,也应该从实践的探求中去得。
没有实践的探求,体悟的功夫便如空中楼阁,其根基必不牢固;
没有体悟的功夫,实践的探求便如水上飘石,其枝叶必不繁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