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文字是从小的事,小学写日记,写出"一只猫的尖叫声撕裂了黑夜";中学时写诗"我的快乐大概只是忧伤河上的浮桥,一不小心就被打湿了!"但是,我的雅性被当时流行的精致华丽的时尚画报给打翻了,到工作时,正好出任一个时尚节目的主持人,有幸在"广播电视报"的一角分析了一篇《红楼梦》里的人物穿着,从此"耽于声色",便与文字疏离了!
劈头盖脸地被各色鸡汤泼中,真的是近些年公众号林立的时候,虽然一度火爆的毒鸡汤文体,如今被人垢病,但是当年的我真是觉得每一碗鸡汤都飘着油花子,香极了!就是"咪蒙"的过量胡椒,也欣欣然接受,觉得科技真好,这些写公众号的人真勤劳,文章都很自信,每一篇都鼓噪出花色口号,让每个混沌迷茫的人被叫醒,把自己混然不觉的新观点一股脑地端捧面前,油腻够了,自然开始筛检,第一删掉的,是让我哭笑不得的"闪送"。
"闪送"的公众号有一个很厉害的团队,我自己猜测,肯定有主力来自《知音》,每每温馨感人,画面感十足,最后无论在哪个节奏上,都生生拖回"闪送"的介绍,真是条条大道可"闪送"。然而如"报,豹,鲍大人"所言:再深的套路,也是套路,哪有文者的真情流露让人回味。正如去人工鱼塘钓得再多,也不及一次真正出海观鱼。很快,有要求打赏的,也有转贴的,还有赤裸裸的广告软文和算命看相直接转微信收费,进入了"牛皮癣广告"阶段…之后的公众号,遵循了所有新事物的发展趋势,开始被梳。
首先是本人亲自梳理,除了实在以理服人写法独到的"老雾"和"好报",剩余就是实用和兴趣版块,比如"dance baby"看拉丁舞,"娜拍"学习被拍和自拍技术,偶尔有朋友圈推送的好文,打开后也会看一眼是从哪个公号引荐的,唯恐错过"珍珠"。尘嚣过后,见识了网络乱象,公众事件后的群魔乱舞,我的关注也终于驱于理性和自持了。当然为了我现在从事的"视立明"我也偷偷关注其他同行的公众号,有时能多学习一些专业精神,必竟为了推动一个行业而愿意每日码字的人值得尊重!但是专业性上,肯定是比不过我们"视立明"的。(欢迎回喷)
政府对自媒的发展亦是如此,在传播学科中,对于"意见领袖"的谨慎一以贯之,但文人每每行动迟缓,总是在技术发展推动完了人性发展之后,再忙不迭跑过来讲道理。然而我个人认为:勒庞的《乌合之众》中所指的群众集体情感或者在自媒的冲击下,再也不会回到过去影响整个社会的群体道德失衡的现象。群体与个人一样,都需要成长的洗礼。公众号的历史使命正是如此吧!
《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说》人类是处于超人与禽兽之间的物种,每一种会变成超人的兽都继续会有自己的声调和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