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
《教育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而不是讲道理》,看到很有共鸣,于是,想起了我们的育儿方式。
文章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让孩子成长,这个方法不是很有效的。
推荐书目《颜氏家训》,里边的文字方法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成长。
一、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意思是说: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既要有威严又能关怀爱抚他们,不过分溺爱、适量训斥,子女就会对父母敬畏、谨慎而孝顺。
这天,我们在闲聊,提到糖果,聊到开心处,糯米说:“我不让人人吃糖。”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是我妈妈买的糖。”
本是一件小事儿,可是,糯米的这个行为不能助长也不能忽视。因为不能让他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惯。
按照常理,我们经常会说:糯米,你不能这样,人人是妹妹,你要学会分享……之后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最终好像孩子明白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明白。
我的做法:我告诉她:“糯米,妈妈买的糖,你不让人人吃,是可以的。”“但是,人人妈妈买的糖,糯米也不能吃哦。因为人人也会说,是我妈妈买的糖果,”
当他听到我第一句话时,我看见她有细微的变化,因为在她的意识里,当她听到不能吃人人妈妈的糖,她是生气与失落的。
随及,我告诉她:你看,人人如果不让你吃她妈妈买的糖,你会伤心的;你不让人人吃妈妈买的糖,人人也会伤心的。一样的道理呀?
所以,她说:妈妈,人人可以吃糖。
是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告诉孩子,你得让人人吃糖。可是对于她来说,糖是珍贵的,她不想分享,可是,有些情况她需要学会分享。
我没有过多的去告诉她,应该怎么办,怎么做,而是让她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试着让她将心比心,这样“共情”的力量不是比说教更有力嘛?
二、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家教
《颜氏家训》:“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意思是说: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行影响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由长及幼的潜移默化,育人先育己,父母做好了,才能带给孩子好的榜样。
糯米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扮演着“严父严母”与“慈父慈母”的角色,对待糯米的教育,我们俩始终保持一致。
杨先生喜欢晚上吃零食,但是他有一个习惯:从不把零食带到床上,每次加餐都是在床边。
糯米作为一个小吃货,随时随地都在吃。最近晚上她总是加餐。起初,她在床上吃零食我没有关注,但是杨先生给她上了一课,虽然“残忍”,但是却是习惯养成。
在她又一次要加餐时,杨先生“要”过来,不给她吃。在这个过程中,她来求助妈妈,但是我瞬间秒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双方的观点需要是一致的。
我拒绝她的求助,并向她展示,在床上吃零食的后果—床上会有碎屑,影响睡眠。随及她“妥协”了,从小就给她这样的意识,在这个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妈妈爸爸的助攻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先做到“身教”,我们做到,孩子们才能做,孩子的行为是在潜移默化中被父母影响的。
教育孩子,眼光要放得更加长远,孩子会走得更远。不是说让孩子学会,而是让孩子真正理解其中,让她学到的每一个习惯、每一个行为、每一次数数、每一首古诗都深深植入她的思想中,在未来她成长的过程中,忽然,某天遇见的某事,她能想到:这件事,我爸爸妈妈教给我过方法,我怎么样做?我为什么这样做?而且我会做,我也能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