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考庄太后的一生(六)

考庄太后的一生(六)

作者: 流年践行 | 来源:发表于2023-01-08 11:09 被阅读0次

    上回吴承畴被孝庄降服后,皇太极很高兴。还没过多久,皇太极怎么突然去世了呢?

    皇太极去世,孝庄中年丧夫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八日,皇太极白天正常上朝视事。

    他在崇政殿召见了科尔沁福妃、贤妃以及固伦公主、诸福晋,从征伐明朝所获的战利品中挑选上等财物,赐予她们。晚上亥时,宫中传出消息,皇上端坐南榻而崩。

    正史中记载:皇太极无疾而终。

    这怎么可能呢?一个好端端的人,仅仅52岁,上午还在工作,晚上突然死去,竟然称之为“无疾而终”?

    崇德八年四月,因为皇太极频繁生病,国内没有好的治疗方案,清朝官员曾向朝鲜世子馆所问医求助。此事被记载到朝鲜《李朝实录》中,可算是对“无疾而终”的一个否定。

    皇太极死后,谥号为“太宗”,他被世人称之为清太宗。

    他所开拓的事业,他的处事风范,深深影响了庄妃。皇太极也非常欣赏庄妃的政治才干,让她“赞助内政,越既有年”。

    《康熙起居注册》中称:庄妃“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可以说,庄妃是在皇太极的引领下,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颇为成熟的政治家。

    为什么当年的大妃阿巴亥未能活下来,而庄妃没有任何悬念地活来。

    皇太极死得太突然了,没来得及留下任何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遗言。这势必引发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皇太极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三个儿子夭折,其中包括宸妃的儿子。皇太极除宣布宸妃之子是他的皇位继承人外,再没有立过第二个太子。

    皇太极死时,他的大儿子豪格35岁。庄妃的儿子福临,时年6岁;麟趾宫贵妃之子博穆博果尔,刚刚2岁。其他的皇子均为皇太极的侧妃和庶妃所生。

    皇子当中,地位最高的是博穆博果尔与福临。他们的母亲均为台上五宫的主人。

    而博穆博果尔的母亲是西宫主子,比庄妃要高两个等级。所以,严格说来,博穆博果尔比福临的地位要高。

    当豪格与多尔衮的对抗日趋激烈之时,皇宫中也滋生着一股巨大的力量。

    皇太极死后,代善、豪格、多尔衮等人的地位虽高,但皇太极的后妃地位更高。

    皇宫中,又以台上五宫最为尊贵。宸妃已死,五宫剩下四宫,即清宁宫皇后、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四宫名下只有两个男孩:贵妃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和庄妃的儿子福临。

    正黄旗大臣索尼向女主人征求意见。庄妃先听他的打算。索尼毕恭毕敬地回答:“欲立肃亲王为君,立九皇子为太子。九皇子便是福临。

    庄妃听后,心中盘算:立福临为太子,不过是一种象征。如果豪格当了皇帝,以后的事便由豪格做主了,怎会有福临的份?

    庄妃接着说:“我这些话不是虚话。记得有一次你从蒙古科尔沁返回,皇帝便对我说:‘索尼办事稳重,知道满蒙联盟是我朝国策,处理蒙古问题处理得好!’”

    索尼听到这儿,马上明白了庄妃的意思:如果立福临为帝,皇太极一直重视的满蒙联盟将得到巩固;反之,将大大伤害科尔沁蒙古的感情。

    为了能让儿子当上皇帝,庄妃煞费苦心。皇太极死后,调兵大符暂时掌握在皇后手中,而皇后与庄妃是一条心,这使庄妃有信心为儿子争得皇位。

    最关键的人物还是多尔衮。如果多尔衮赞成立福临为帝,那么,所有的障碍均会迎刃而解。只是,多尔衮自己也想当皇帝。

    多尔衮的一位福晋来自科尔沁莽古斯家族,也是庄妃的娘家人。庄妃常常到多尔衮的府中。二人关系很熟。多尔衮与庄妃年龄相仿,也有很多共同话语。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诸王会议在崇政殿举行,商议产生新的皇帝。

    豪格胜券在握,看到诸亲王直到现在还不愿意立自己为君,遂决定以退席相要挟。他愤愤地说:“我福小德薄,怎能担当皇帝的重任?”说着,拂袖而去。

    豪格本以为,如果他离开,这一天的会议将无法收场。

    两黄旗包围着崇政殿,不会放任何一个人离开,最后势必还得将他请回来主持大局,这样,他便可以令人信服地当上皇帝。

    可是,他没有想到,多尔衮另有伏笔。

    两黄旗大臣见豪格离席,拔剑而出,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吃皇帝的饭,穿皇帝的衣,皇帝之恩天高地厚。如果不立皇子,我们宁愿以死从先帝于地下。”

    场面达到白热化的状态,双方剑拔弩张,大有火并之势。

    多尔衮镇静地观察着眼前的形势,暗自寻思:自己如果非要霸王强上弓,争夺皇权,八旗内部势必内讧,血流成河,动摇大清的基业。

    但是,如果让豪格当皇帝,自己将无容身之地。想到这儿,他突然大声对两黄旗大臣说:“你们说得没错。”

    两黄旗大臣见多尔衮如此说,颇有点奇怪,态度缓和下来。大殿之内一片寂静,大家都想听多尔衮的下文。

    多尔衮不慌不忙,缓缓说道:“只是肃亲王豪格已自动退出,不愿意继承皇位。那么我们就立先帝之子福临为新皇帝。

    大家看好不好?”说完,他以威严的目光注视着两黄旗大臣。

    豪格胜券在握,看到诸亲王直到现在还不愿意立自己为君,遂决定以退席相要挟。他愤愤地说:“我福小德薄,怎能担当皇帝的重任?”说着,拂袖而去。

    豪格本以为,如果他离开,这一天的会议将无法收场。两黄旗包围着崇政殿,不会放任何一个人离开,最后势必还得将他请回来主持大局,这样,他便可以令人信服地当上皇帝。

    立福临为帝,丝毫不损害两黄旗的利益,索尼率先表示赞同,其他两黄旗大臣也纷纷附和。有一些豪格的铁杆亲信还想说点什么,但因豪格退出在先,也无话可说了。

    多尔衮见形势好转,又说:“福临年龄尚小,最好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共同辅政,管理八旗事务。等皇帝长大后,当即归政。”

    这一建议首先得到济尔哈朗为首的镶蓝旗大臣的赞成。两黄旗大臣见多尔衮已经退步,对此也没有异议,这一建议又被顺利通过。

    紧张的局面顿时化解。包围崇政殿的两黄旗护卫当即听从多尔衮的指令,退回本营。

    此时,庄妃与多尔衮都是刚刚三十出头,庄妃比多尔衮小一岁。多尔衮貌英伟,长臂善射,仪表不凡,同时尽力讨好庄妃,庄妃心中有数。

    若不是汉化程度的加深造成人们观念的改变,若不是皇太极时已发布过禁止“兄死,弟娶其嫂”的命令,或许,庄妃很快便会成为多尔衮的妻子。但现在不行。

    同时,二人在政治上均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他们之间的情感也是复杂的。

    多尔衮并没有放弃对帝位的追求。

    盟誓结束不久,代善的子孙硕托、阿达礼便开始活动,打算把多尔衮推上皇位。

    阿达礼来到睿王府,在密室中对多尔衮说:“王正大位,我当从王。”多尔衮没有说同意,但也没有严辞拒绝。

    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表态其实就是一种表态,表明多尔衮对硕托、阿达礼的“逆反”之举存有希望。硕托、阿达礼扮演了“先锋”的角色,而作为主帅的多尔衮,要先看看“先锋”的成败。

    硕托与阿达礼继续热衷为多尔衮卖命,他们来到代善面前,试探道:“今立稚儿,国事可知,不可不速为处置。”意思就是,不应该立小屁孩福临为帝,而应该另立他人。

    代善知道他们卖什么药,没等他们讲完,便冷着脸反对:“既然已经对天发誓,怎么能出此言?更不要有其他心思!”

    这其实是对两位儿孙的警告。但硕托和阿达礼根本不听,继续四处活动。

    多尔衮密切地关注着事态的进展。

    从代善等人的坚决态度中,多尔衮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受怀疑的危险境地当中,倘若贸然行动,

    虎视眈眈的豪格等人必然群起攻之,而本来处于中立的代善、济尔哈朗也将对自己不利。

    权衡利弊之下,多尔衮决定暂时放弃对皇位的争夺,一心一意先做一个实权在握的摄政王。

    硕托、阿达礼再次到睿王府求见多尔衮,多尔衮态度大变,将二人牢拒在外。

    硕托、阿达礼不死心,又去找曾竭力拥戴多尔衮的多铎,没想到多铎也不见,让人告诉他们:“此非相访之时。”

    无奈,硕托、阿达礼再次找到代善,希望从这位血肉相连的亲人身上找到支持。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已经闯了大祸,代善为了保全自己,竟勃然大怒地说:“到这个时候了,还胡说什么?

    这样的事,岂是你们可以任意所为的?”接着,代善不顾血肉之情,揭发了硕托与阿达礼的“叛上”罪行。

    多尔衮则比代善更为高明,他害怕硕托、阿达礼说出对他不利的言辞,于是雷厉风行地采取行动,派人连夜将硕托、阿达礼露体绑缚,以叛逆论斩。

    同时将知情的硕托之母、阿达礼之妻一起缢杀。一位太监和一名高丽女人参与此事,也被立即斩首。数条人命瞬间就被解决,可以想到多尔衮的手腕之硬!

    如此一来,多尔衮一石二鸟,既摆脱了篡位的嫌疑,又成为拥护新皇帝的功臣,使自己的权威更上层楼。

    大多数人被蒙在鼓里,只有少数几人洞察其中的秘密,包括代善、济尔哈朗、豪格等人。

    庄妃也心知肚明。但她装作不知道。她既对多尔衮多了戒备,同时又要更好地利用多尔衮。

    多尔衮还用其他手段,将大权集于己手。济尔哈朗的位号虽然排在多尔衮之前,但甘愿示弱,只对多尔衮起潜在的监督作用。

    庄妃尽力在国政上发挥自己的影响。但由于国体所限,她只能在幕后发挥作用。

    她巧妙地周旋于多尔衮、济尔哈朗、代善、多铎等人之间,她有她自己的坚强后盾——科尔沁家族乃至整个蒙古,

    她也有很好的智囊团,这个智囊团中包括范文程、洪承畴等一流的人才。

    庄妃的实力其实很大,但她善于隐藏起来,这正是明智之举。

    福临登基的前一天,辅政王恭代新皇帝主持祭天仪式,改第二年为顺治元年。福临本人便成了顺治皇帝。

    皇后哲哲被尊奉为皇太后。庄妃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皇太后(虽然正式奉上尊号是在几年之后)。

    哲哲死后,谥号为“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这是最后的谥号,起初的谥号并没有这么多字,只是由于除顺治外,雍正、乾隆为表示尊敬,也加上尊敬的字眼,使谥号变得非常繁琐。我们不必这么叫,只要记住她的简称“孝端”即可。

    庄妃后来的谥号全称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我们简称其为“孝庄”。顺治年间,她的称呼是孝庄太后。

    多尔衮却对顺治充满了戒备。他可不愿意这个小皇帝早日亲政,因此故意采取放纵的态度。

    顺治元年,大臣们多次向多尔衮上疏,请求为皇帝选择博学明经之士做老师,均被多尔衮拒绝。理由是:皇帝年龄太小,不必着急。

    几年后,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人再次联名上书,认为:“皇上一直学习满文,对满书已经十分熟悉。

    但帝王修身治人之道,主要在六经之中。皇上有万机待理,必须学习汉字,通晓汉书,这样才可以上意得达,而下情得通。伏祈择满汉词臣,朝夕进讲。”多尔衮再次拒绝。随着多尔衮专权加重,再没有人敢提此事。

    顺治后来亲政,之所以能够重新捡起汉书阅读,其基础来源于孝庄在他幼年时对他的培养。

    顺治元年正月初一(1644年2月8日),大清国举行了隆重的典礼。

    顺治帝亲自到堂子(即清朝皇帝祭祀土谷神的静室)行礼,然后返回宫殿,接受群臣的朝拜。在孝庄的吩咐下,顺治帝又特地下诏:礼亲王代善免拜。

    朝堂之上,多尔衮、济尔哈朗两大辅政亲王已开始在新的领导岗位正式办公,一切事务由他俩负总责。

    朝鲜国王遣派使者前来祝贺,并送来大量礼物。多尔衮对济尔哈朗说:“朝鲜国王常以礼馈赠,尤其对诸王独厚,此事以前曾奏闻过先帝。

    现在我等辅理国政,谊无私交,此等馈送,永行禁止如何?”济尔哈朗点头同意。于是下令,以后禁止诸王、贝勒收受外国馈送礼物。

    有豪格和多尔衮两个人和福临一起争夺皇位,这三人,究竟是谁当了皇帝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庄太后的一生(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lu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