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觉得钱是自由的保证。
有很多人都会说,等我财务自由了,我就要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不要每天做社畜了。
或者等我财务自由了,我就要可以去做一些公益事业,让这个世界更好,而不是为自己活着。
那到底有多少钱才能做这一切呢?
FIRE教有个算财务自由的公式:你的投资账户数字=你的年花费的25倍。(具体操作点击左边)
公式是理性的,是基于历史金融时报市场的表现而定的。
而人是感性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自由的数字。
有觉得要年收入30万以上才行,有觉得要实现一个小目标-1个亿才行。
01
最近看到两个故事,觉得也许对关于这个数字的讨论有帮助。
第一个故事: 放弃亿万美元的名人。
他是Khan Academy可汗学院的创始人,Salman Khan(萨尔曼可汗)。
图片
用可汗学院自学过的朋友大概都同意这句话:可汗学院是世界上最牛的老师,给全世界想学习的人,创造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全免费的视频学习平台。
有孩子的家庭大部分都有可汗学院的账号,让孩子学数学,语言和科学。
有很多成年人朋友也用这个学艺术史,天文物理,乐趣无穷。
有位博友说,“读第二个master时, 阴差阳错地在数学系做助教。 为了不露馅, 线代微积分概率都是在Khan上补的课. 能让本科学设计的人学懂且会教数学系所要求的高数, 可汗真的功德无量。“
每一年有1亿人在用可汗学院自学。
这么牛的一所网上学院。
你肯定认为创始人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
并没有。
因为这个学院完全是免费的,从注册的第一天起,就是非盈利组织机构。
那你肯定认为这个创始人应该是巴菲特或者盖茨的儿子或孙子,才能有钱不赚去做公益。
也不是。
创始人可汗出生在一个美国相对贫困的印度移民家庭。他的妈妈以开便利店为生,父亲去世很早,所以在美国富裕的南亚社区里,他家一直是垫底的。
他非常聪明努力,去MIT读书都是靠奖学金。
像所有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一样,他最初也有报复性赚钱早点还债的想法,所以在高收入的对冲基金工作工作了很长时间。
可汗有个小侄女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要求可汗给她辅导。经过半年辅导,侄女的数学成绩就直线飙升,并恢复了对学习的信心。
很快,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也让可汗给孩子辅导数学。经过可汗辅导的孩子,数学成绩都直线上升。
可汗想,这样辅导效率太低,不如做成视频,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免费观看。于是,他每天下班后制作视频,平均每晚要工作3个小时。
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用视频讲解数学电脑和科学科目的内容。
2009年,可汗辞去了基金公司的工作,正式开始“可汗学院”的建设中。
在他正式辞职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个百万富翁,在亿万富翁扎堆的硅谷几乎就是个穷人。
在创业的最初,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储蓄支持日常和创业费用的。他生活并不富裕的母亲很不能理解他的决定。
当时《福布斯》撰文称,“这是一个1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而当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苹果公司也不过才7000亿美元。但可汗偏偏就拒绝了,他就是要免费!”
图片等到他的企业获得了盖茨和Google的支持,以非盈利的模式发展壮大起来。但哪怕是今天还是有很多人游说他,为什么不做成一个盈利模式的商业组织。你可以赚很多钱。你为什么要把上亿估值的项目免费化?
可汗说,他觉得自己只是提前进入了亿万富翁的后半段生活。
他说,你看盖茨和巴菲特老了以后,就把以前赚来的钱做慈善。我为什么不在年轻的时候,就这么做呢?
第二个故事:做二休五的普通人。
他叫大原扁里,一位日本80后的小伙子。
图片大原扁里
一周做两天工休息五天是很多年轻社畜的梦想。
很多人觉得只有富二代或者中彩票才可以过这种神国。
然而,大原扁里从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过这样的生活。
他不是富二代或啃老族,他只是选择了挣得少,花得少的生活方式。
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13046/
他住在东京郊区一间便宜的小公寓里,家里没有空调,也没有新式的电饭煲,他不外食,都是自己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小苏打是他的清洁法宝,从洗碗,到洗衣服统统都用小苏打,自己理发,只有少量的衣服,除了食品很少购其他物; 他没有手机,家里没有电视,很少社交。
他每月花费7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4442元。这是包括房租、医疗费、税金、保险等所有的生活的支出。
他一周两天工作,照顾重症身障者。
他说,因为他自己做了“少有人走”的生活道路的选择,他对自己照顾的重症患者更有同理心,不像很多看护那样讨厌病人。和别人想攒足钱就退休不同的是,他不希望退休,他就希望在这种步调下,一直工作到生命结束的那天。
02
上面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无论富有或贫穷,他们没有让金钱或者数字成为枷锁。
我们总是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True.
但是很多人却是用一个数字限制了自己的生活自由,限制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一遍抱怨生活,一边继续一样的生活。
当你问人们为何不去尝试他们想要的生活?
大部分人会说,还没有到那个数字。
但可汗和大原扁理都是在没有到大部分人想到的那个数字,就过起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汗明明可以做亿万富豪,但却做着公益。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Jimmy Wales也是同样,明明维基百科可以估值亿万,但他却一直不接任何广告只公益。
他在采访中说,为什么不呢?我要过的生活并不需要很多钱。维基百科是公益项目,但我因为它能每天经历很多有趣的事情,见有趣的人,这不就够了吗?
图片维基百科创始人
做二休五的大原扁理的收入在很多人眼里是穷人标准,但他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
“我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为数不多的好友和喜好的事物为伍,这足够让我每日乐在其中。原来,只要自己想过这种生活,其实是办得到的啊。这样想的我,每天都很开心。“
他选择的是以最低限度的开销,维持心灵和身体的自由。他自己动手的简朴蔬食生活给他带来很多好处:养成了早起早睡、不抽烟的生活习惯,很少生气计较,精神更加安定了,过剩的不稳定的欲望减少了。
大原扁里说:有钱才有自由,这也未免太不自由了!人类在还没有钱、更没有所谓“工作”的时代,难道就不活着了吗?
03
当然,以上人生让人耳目一新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内卷化社会,大部分人的人生是一样的。
人类学家项飙把内卷化描述为一种“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的状态。
内卷是在目标上的高度单一,价值评价体系的高度单一,然后竞争方式也高度单一的社会氛围中的高度动态的陷阱。
在内卷化的体系中,位高权重多金是成功的标志。有钱才能过想要的生活。
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个人都卷成了了打工人和燃料。
图片图片来源:《奇葩说》
在内卷化的体系中要作出非打工人的选择,并不容易。
人类学家没有针对内卷化的灵丹妙药,但给出了两个建议:想细和想开。
想细:
就是专注细节,全然地生活在你现在的生活中。通过细化,你意识到自己的具体存在,意识到你在社会里的位置究竟是什么,别人的位置是什么,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意识到你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的真正联结是什么。
这也是我号一直提倡大家要关注细节,关注生活的质感,不随波逐流,充满好奇地探索生活的内在可能性。
大扁原理因为不用为钱奔忙,因为没有钱而要“善用自己”,一切都要自己动手,他真正地感受生活。
他自己准备食物就会看到:
“银杏那外表像开心果般的壳打开后,里面露出的翡翠色,非常漂亮”
图片图片来源:一条
他用30分钟时间做早餐,然后:
“今天我也眺望着窗外洒进来的阳光,看着它一点一滴地流泻满地。”
这些都是用钱买不来的东西和感受。如果在赚钱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切,那真地就剩下了数钱的快乐啦。
想开:
就是把自我对象化,把自我相对化。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没有什么非要如此的道理。
就像可汗说:你看盖茨和巴菲特老了以后,就把以前赚来的钱做慈善。我为什么不在年轻的时候,就这么做呢?
我经常建议朋友们把自己的决策放在足够长的时间和空间去想想。如果你因为孩子差了5分没排到年纪top5 生气了,不妨想想其实这5分放到他的一生中影响是多大?是不是微乎其微?
如果想开,就能避开过劳死,或者为一个书记的工作而去投河的悲壮了。详情阅读我号文章《工作应该有意义,但不应是生活的全部》。
可汗说,他当然看得见自己硅谷的朋友们赚到了数不清的钱,住进了更大的房子,买了游艇和私人飞机。这些物质当然不是坏东西,但他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比这些物质对自己更重要。
想想大原扁理,他在其实是在所谓人生最该进取的年纪选择了这样一种低欲望简朴的生活,他的同龄人可能都开始成家立业。即使他的家人也没有完全支持他的生活方式。
图片图中人物为:大原扁理
大原扁理说,
我喜欢什么样,我就成为那样。
但我不会强迫别人也这样,更不接受别人的强迫。
“‘人有千百种’,能抱持着这样宽容的想法最快乐了。
所以,所谓心灵和财务自由,不就是看到自己,接受参差多样乃幸福之本源,并且愿意探索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的途径吗?
面对内卷化的趋势,我们需要一遍遍地反问自己****“这是必需的吗?是真的喜欢这种每个人都一样的生活吗?“**
人生不是被给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后产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