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人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脑的延伸,甚至逐渐成为思想的载体。
我们看一下计算机技术发展已经经历的四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始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并且走向家庭。
其实还有一个阶段即将经历:
未来计算机: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人类在开创不一样的计算机的未来。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摩尔定律,这是一种指数级的增长,比人类文明的进化以及过去所有已知生物的进化都有快的千百倍。如此高速的计算能力的增长让很多人感到了担忧,尽管有《骇客帝国》、《机械公敌》等一系列的电影在描述计算机对人类的影响,但是当今社会更多的人把计算机定义为一种工具,而非生命的一种形态。
我依然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无机生命是一种生命形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