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从不喜一撮而就,从序言读起,是我一贯读书的习惯,这次也已然。从朱永新的“用大众立场看大家作品”、陶行知的“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到郑宗海的序、陈鹤琴的自序、再序,让我对大教育从书有了认识。 《家庭教育》这本书并没有向我们大量的介绍关于培养孩子的具体方法,而是通过一些温暖的小故事启示我们,孩子是一个独立且独特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文章通俗易懂,所以读起来非常的顺畅,
读了前五章,知道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卫生上的特点、学习之性质与原则、普通教导法,可以说这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书,里面好多场景我都感觉非常熟悉,书中大多都是在讲故事,在讲故事中,让我经常会对号入座,这不就是我吗?这不就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经常发生的事吗?然后发现,以前好多时候总是自以为的,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以至于亲子关系关系不和谐,若能早读此书,必会少走弯路。
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的效果。有多少父母因不懂小孩子的心理而使家庭教育变得面目全非,不让孩子玩泥巴,怕弄脏衣服,不让小孩子单独出门玩,怕受到欺负,自己有不良行为,怪孩子模范自己……凡此种种皆是不知道儿童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
在“普通教导法”中,更使我感触颇深,记得儿子三四岁时,有次雨后,家里的猪在下过雨的水坑里打滚,儿子说:“妈妈,它把自己弄那么脏,不臭吗?别人还会和他玩吗”对于儿子的这个问题,我没有不回答,也没有敷衍儿子,而是顺着儿子的话去回答了这个问题。此后,儿子总是把小脸洗的干干净净的。“马上把手机放下,别玩了,赶紧去吃饭”咆哮声后,是小孩子的哭声,这是楼上邻居家经常上演的一幕,而且每天都上演几次,而另一个邻居奶奶家则是另一翻景象,奶奶总是笑眯眯的,温柔的对孩子说话,温柔的看着孩子玩耍。楼梯偶遇老奶奶,因时间有点晚,边交谈了起来,“孩子好动,怕影响别人,带孩子下楼玩”。是啊!孩子爱玩是天性,家长懂不懂得教育方式,结果自然是不同的。
阅读此书让我明白了:家长最需要学习和改变,掌握儿童心理特点,习惯要从小培养……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细心照顾,耐心陪伴,慧心观察,这是读懂孩子的前提。要学会换位思考,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加以引导,陪伴孩子成长,也是父母自我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