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
原意是树木的根互相盘绕,枝节交错,不易理清。常用来比喻事情纷繁复杂,不好处理。还可以比喻某种势力根深蒂固,极难消除。盘:盘旋。错:交错。
成语出处:
《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太尉李修手下有个官员,名叫虞诩,他饱读诗书,才能出众。
当时,东汉王朝内部腐败不堪,豪强地主欺压百姓。羌人不愿意受豪强的欺负,起来反抗,很快威胁到并州、凉州一带。大将军邓骘主张将凉州放弃,集中兵力守住并州。不少人见局势危急,又觉得大将军的建议是舍一指而保全身之策,实在有理,就随声附和。只有虞诩觉得这样做不好,他认为如果放弃凉州,对于战争的全局不利。
邓骘见虞诩居然公开和他唱反调,非常生气,就想找个机会对虞诩进行打击报复。没过多久,朝歌发生了老百姓同地主武装对抗的事件,许多官史被气愤已极的百姓所杀。朝廷见百姓竟然擅杀朝廷命官,就多次派兵镇压,但收效甚微。邓骘觉得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借刀杀人,就下令调虞诩去当朝歌的县令。
虞诩的亲朋好友都觉得虞诩此去朝歌,真可谓九死一生,无不为他担心害怕。虞诩却笑了笑,信心十足地说:一个有抱负、有志气的人,绝不会避开困难的事而专门从事容易的工作。这就像我们在砍树时,如果不遇到坚硬牢固的盘根错节,怎么显得出斧头的锋利呢?”
他到朝歌后,开动脑筋想办法,充分运用他治理百姓的能力,终于平息了民变,缓和了阶级矛盾。天子得知虞诩竟然解决了众人解决不了的难题,非常高兴,就决定对虞诩加以重用。很快,虞诩就被提升为武都太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