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随笔专栏
河西走廊之讨赖河

河西走廊之讨赖河

作者: 黄桂芳_d751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21:43 被阅读0次

讨赖河,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名字,因发源于祁连山中讨赖掌而得名。“讨赖”是匈奴语“有树的地方”的音译。

我们无法去探寻河水的源头,只能从名字上去想象,那里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在那样一个雪线之下的高山苔原带,祁连山冰川融化后的雪水从寒冷孤寂的山顶流下来,汇聚成了涓涓溪流。溪流周围除了岩石、砂块,已经逐渐有了地衣、苔藓和矮矮的高原草甸。

去那里放牧的人们惊奇地发现,那里居然有树木在生长,或许是一棵两棵,或许是一小丛。其实,只是一些低矮的灌木,但在那样4000米以上的高度,树木仍是极很少见到的。

它们一直默默守护着那一片冰川,如同佝偻着背留守在家的老人,日日夜夜注视着从冰川上融化下来的雪水,欢腾地从身边流过,流出山外,与从其它山谷中流出的河水姐妹们一起,流向了山外这一大片平原,孕育出了河西走廊上一片片绿洲。

这一片片绿洲,把东北方向的内蒙古沙漠和西北方向的柴达木盆地荒漠分隔开来,使它们没能连成一片,而把河西走廊淹没在茫茫沙漠中,成为一大片无法穿越的无人区。从而,才诞生了丝绸之路,才有了这千年来人们东来西往的通道。

从南往北出得祁连山,讨赖河水拐了个弯,沿山麓向东流去。此时的讨赖河早已由众多的涓涓溪流,汇聚成了滔滔河水。伴着冰川雪水的清凉,掺着沿途的泥浆,这一股河水,粗暴而狂野地在平坦、荒凉的戈壁滩上深深地划了个口子,形成了一条数十米深的河谷。

这道河谷,恰恰成为了古代军事上的天然屏障。

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

河谷边,正是明长城最西端的第一个墩台——长城第一墩。

从第一个墩台开始,十数米高的土墙,一直向北向东,翻山越岭,绵延万余华里,与河北山海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了万里长城“龙”的首尾,成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美名。

如果说长城是护佑着中华民族的臂膀,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臂膀顶端向内张开的手掌;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

已故的西路军将领魏传统题写的“长城第一墩”碑文

相关文章

  • 河西走廊之讨赖河

    讨赖河,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名字,因发源于祁连山中讨赖掌而得名。“讨赖”是匈奴语“有树的地方”的音译。 我们无法去探...

  • 讨赖迎春

    杨柳含青绿意萌,讨赖两岸荡东风。 淑气又暖仲春月,晴光明媚照古城。

  • 讨赖落日

    讨赖望西送日还,残阳依依照晴川。 只道流水本无意,纱罗曼舞醉祁连。

  • 【云•游四海005】第一墩、悬臂长城、嘉峪关

    长城第一墩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长城的西端起点,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

  • 天上掉下一个“金张掖”

    在河西走廊,若论文化之盛,张掖难匹敦煌;人丁之繁,张掖略逊武威;地域之广,张掖不及酒泉。但以全貌看,张掖绿洲实为河...

  • 闲步讨赖河畔

    呼蚕西来点点鸭,瑟瑟衰草连绮霞。 晚风不解边关苦,乘月来袭还带沙。

  • 门道文化|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门道提示: 农历八月十一 读史之人都知道,河西走廊之兴,始于汉武帝。这个历史上留下赫赫武功的皇帝在位期间,西征北讨...

  • 心轻若飞燕 直上玉门关

    海阔风浪平,天高浮云散, 长长一觉醒,故土风如昨; 讨赖河哗哗,杨柳岸青青, 李广杏甜甜,苜蓿花紫紫; 远望祁连山...

  • 破阵子 嘉峪关

    破阵子 嘉峪关 长城雄关西端 河西丝路咽喉 依山傍水钜防处 交通要塞屏障地 游击将军府 讨赖河第一墩 石关峡悬壁城...

  • 讨老赖国檄文

    观 夫某国之立国也,利益为先,唯利是图;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明火执仗,杀人越货,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河西走廊之讨赖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sf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