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的戏份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0-09-15 22:20 被阅读0次

    跟同事准备葫芦烙画项目,稍微多描了几眼葫芦。

    小时候只是在书上看到过画葫芦的画,几根竹竿,几根绿藤蔓,一大片浓密的绿叶里,高高低低地垂下来几个大小不一的青葫芦。也有不依不傍的一根藤,卷曲着藤须,叶子也不多,随意挂两三个葫芦的,写意风格。小孩子自然不懂画的好坏,但是没来由地就喜欢葫芦。

    也可能是听故事听的吧。民间传说故事里,葫芦可是宝贝,能掏出无数的好东西。还读过《宝葫芦的秘密》,虽然奇怪那个宝葫芦什么东西都是偷来的,但也丝毫没影响对葫芦里面有乾坤的好奇,没影响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曾经还在姥姥家里见过舀面的面瓢,就是成熟了的葫芦一剖两半制成的。葫芦瓢是黄颜色的,瓢壁有些厚度,盛了面,小孩子的手拎起来,还挺沉呢。还在舅舅家用过葫芦瓢舀水,手感就更沉了。姥姥家和舅舅家的葫芦瓢都很大,比妈妈用的塑料瓢大许多呢,葫芦居然可以长那么大么?

    多年以后在市场上见到待售的葫芦,也在老小区一楼人家的小地里见到挂在架上的葫芦,秀秀气气的,都没有那么大,模样更贴近儿时看过的图画。见到真葫芦,好奇心没有了,喜爱之情不改。

    因为项目,还翻看了一些葫芦诗。陆游作《刘道士赠小葫芦》:“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从仙家宝器的角度赞美葫芦,也正符合赠送者刘道士的身份实情。

    《诗经·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瓠瓜,即葫芦。瓠叶,就是葫芦叶。先民生活简单朴素,藤上翩翩起舞的葫芦叶被采下来,烹制成一道下酒菜。君子取出珍藏的酒,请客人用酒菜。葫芦只有嫩叶可吃,而且嫩叶也有些苦味。君子坦然以之待客,可见安于简朴的心态。也可见葫芦的栽培史和使用史。

    “西出潼关客路迷,一葫芦酒一篇诗。葫芦酒尽兴未尽,坐看春山春尽时。”这个写诗的宋人没有留下名字,从诗意看,这人当时是在旅途中,西出潼关,一览塞外壮美风光,长天旷野,白云悠悠,辽阔无垠,心胸为之一开,诗兴大发。其人如李太白,以酒催诗,一葫芦酒就一篇诗。古时,葫芦是常用的盛酒器皿。林冲看草料场,与前任老军交接时,老军便给他留下了一个打酒的葫芦。林冲最后离开草料场时,还将葫芦里的冷酒都吃尽了,才丟了葫芦,自此走上梁山。葫芦和葫芦里的酒都不是闲笔呢。这位无名氏诗人以酒下诗,酒已尽,诗兴还如涌泉。盛酒的葫芦也算立下功了。

    “葫芦一个是生涯,闲步人间访酒家。要问狂夫何处住?蓬山洞口有桃花。”这首元人的诗,也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但是诗里洋溢的独步天涯、自由自在的自得之意,几百年后的人依然感受鲜明。这位诗人的逍遥游生活的主要凭依就是一个葫芦,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先奔当地酒家把葫芦喂饱。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虽然让人羡慕,却也不是一般红尘中的俗人能学得来的。诗人自称狂夫,狂者,不合流俗,特立独行罢了。狂夫者,不是修道修仙之人,也是独居自好的隐士。他的住所,是蓬山,仙人居所。诗人当然不是仙人,但与烟霞为伴,与野桃为邻,终究是遗世独立之人。狂夫的豪放之言里也暗藏了不遇知音的寂寞吧。

    学工艺美术的同事,把烙笔伸向了葫芦,让我们见识到了葫芦上的新天地,对葫芦,越加喜爱了。

    葫芦可作食品,也可作日用品,还可作工艺品,真是小角色,大舞台,处处有戏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葫芦的戏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sx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