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里,读了将近20本书,我并不是想炫耀什么,只是想告诉大家,它切切实实地在改变我,从心性,从脾气,从习惯,从看待世界的角度……
也许有人会说,比尔盖茨辍学创办微软,最后富甲一方,世界闻名。
可你关注的只是他辍学这一件事,并没有在意他辍的是哈佛,以及辍学时明确的计划和过人的才能。
也许你也会说,当初学习好的A混得不如整天打瞌睡的B,读书彻头彻尾就毫无意义。诚然,有些人生来就和你没有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但是,读书学习就真的只是学校里不多的几本教科书吗?
不是。真的不是。
那么,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第一,破解难题的敲门砖。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一本书,凝结着作者良久的付出,甚至是一生的心血。除却不可触及的宇宙外物,或是无法预测的未来奇迹,你几乎可以在书中寻求你想要的答案。 想学设计,就需要看软件操作讲解和美学理念;想考证考岗,就需要通读相关部门列举的参考书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我,想拥有一键到底般行云流水的文字功底,以创作出你们喜欢且愿意看的内容,而不是坐在电脑面前生憋硬套。某种程度上,读书的目的可以是功利的。
第二,拨开云雾的千里眼。读书,最重要的是它为你打开了心灵的一扇窗,跳出思维的藩篱,接受更开明的思潮,见识更多独立的人格,包容新鲜、小众、别样的新事物,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选择并为之付出行动。而这些,均与你的学历、专业无关。我高三时,小时候一个玩伴便早早嫁人,一年后生了大胖儿子,然后背着孩子继续种地。他们都是大山里的孩子,没有想过好好念书,也没有想过走出大山看看。 在这样的小山村里,结婚嫁娶都是赶早,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有些人晃晃悠悠到了30,就只能找再婚的,或者是打一辈子光棍。很多人大龄未婚,尤其是女性,尝尽背后议论纷纷,更何谈小众一些的不婚族、丁克、同性恋、跨性别群体……这个世界有多开明的地方,就有多闭塞的地方。行万里路,不读书,也只能是个邮差。
第三,接续梦想的续命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丧尸文化”,说的就是当今部分人,生活重心仅停留在满足基本需求,没有高级目标,就好像僵尸只爱吃脑子一样。越稳定的社会,大部分人会更加偏向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脱离学校后的几年,社会阶级分流固化,很多人逐渐踏实下来,不再去想那些遥不可及的事。很多人目标一再调整,慢慢地就调整到了没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仿佛不去想便没有什么烦恼,快乐地当一只社畜,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当某一天幡然醒悟,能听到的只是叹息,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30岁,真的是个很尴尬的年纪,社会为它赋予了太多标签,如最累最孤独的年纪,透支生命的年纪,事业即将迎来下坡路的年纪……就算有遗憾,他也没有勇气再去放弃现在拥有的东西。殊不知,社会的残酷只会伤害真正虚弱不堪的人,大部分不行的人是没有尝试过,没有努力过。
第四,向上生长的联动器。大家都听过二八定律吧,说的是仅有20%的变因操纵着80%的局面,这里也可以扩展到20%的人掌握着世界80%的财富。
要成为那20%难吗?
难。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很轻松。趋光避危,肚空则吃,有渴求则交配,这是动物的天性,人也不例外。一时纵欲一时爽,时时纵欲时时爽。自律、克制、倒逼自己一把,很多时候是反天性的。很多人,输在了对欲望的抵制上。
但,也不难。为什么呢?因为你身边绝大部分人,都是上面提到过的人。大约60%的人,懒惰且笨,他们不会去思考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在做什么,只为眼前的柴米油盐和老板的驱使而被动过活。还有30%的人,他们可能缺少了一点继续下去的坚持和一点点的运气,因为看不到即时的反馈,耐不住寂寞。可谁曾想,我们看到任何一个爆红或成功的人,背后都有默默无闻的忍气吞声。
读书,让我能够看清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处理业务工作和人情关系提供了可靠遵循,使我能够不断保持有效的学习能力技巧和淡定从容的处世态度,更重要的是,令我拥有了对自己、对生活的掌握感。
有了掌控感,我对生活中的部分钻乱无章不再感到无所适从,不再被牵着鼻子走。而且,局部的优越感会扩散,会产生联动,我会因此更愿意去掌握一些别的好的习惯,比如健身、规划、情绪等。 然后,我们可以给自己归零,重新进行定位,寻找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事业,选择能与心智匹配的挑战,设定目标,定期感受良性循环带来的回馈。人生,便开始了新的篇章。
也许你会说,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你成功了吗?
没有,只是我也想变得成功,我想把我知道的一切,告诉一直支持我、没有放弃我的读者们;我想在这条路上,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彼此作伴,互为勉励。
也许你会说,现在开始会不会太晚了?
不会,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首先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听一个学编程的朋友说,月薪3W以下不涉及高端算法的码农,其实所需要的数学基础也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很多35+的中年人也有中途转行做码农的。缺的,是量的积累和不断的付出。
也许你还会说,感觉自己太笨了,学不了一门新知识。
你听过“千古完人”曾国藩的故事吗?在古代,一个家族要真正光宗耀祖,莫过于当上大官。曾国藩爷爷曾玉屏从小便让其父亲曾麟书和曾国藩一起读书,可事与愿违,曾家笨的基因着实闹了一个大的笑话。曾麟书连考17次,到了43岁才考中秀才,当了16年让人嘲弄的“老童生”;曾国藩小时候,有一次小偷悬梁,想等夜深曾国藩睡了再行窃,谁知他背了一晚上《岳阳楼记》,生是没记住,小偷气不过,当面给他背了一遍《岳阳楼记》,并嘲笑他早点放弃考秀才的想法。曾国藩以此为耻,加倍努力,尽管六次考学依旧名落孙山,第七次终于以全县倒数第二的成绩考中了秀才。而后,曾国藩凭借开窍后的灵光一闪和苦熬苦练的自律坚持,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绩。他的“善拙”,为每个普通人成就理想指明了道路,增添了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