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韵语阳秋·卷五》中,葛常之讲了一个故事。
唐太宗时期,有个官员因为误解谢朓的诗歌,结果闹了笑话。后来被唐太宗知道后,这个官员竟然被罢官了。
做学问如果一知半解,千万不能拍脑袋作决定。否则闹笑话事小,丢了饭碗就亏大了。
一、坊州不出杜若
《韵语阳秋·卷五》中写道:
贞观中,尚药求杜若,敕下,度支省郎判送坊州贡之,本州曹官判云:〔坊州不 出杜若,应读谢朓诗误。郎官如此判事,岂不畏二十八宿笑人邪?
唐太宗贞观时期,负责皇帝医疗事务的尚药局缺了一味药:杜若。负责朝廷财务支出的度支省郎通知坊州(陕西省黄陵县一带)官员办理。
坊州曹官博学而风趣,说我们这里根本不出杜若呀, 朝廷的领导们是不是读谢朓的诗被误导了?郎官这样办事情,难道不怕二十八星宿笑话吗?
二、芳洲杜若的由来
谢朓有《怀故人》诗云:
芳洲有杜若,可以慰佳期,望望或超远,何由见所思?
我行未千里,山川已闲之,离居方岁月,故人不在兹。
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诗。
可见度支郎官读过谢朓的这首诗,知道“芳洲有杜若”,于是就把上贡杜若的任务给了坊州。不知道,唐朝当时的文字中,芳洲与坊州,除了读音相似,难道写法也类似吗?
或者这个郎官熟背谢朓诗,没有验证就冒然下令,结果闹了笑话。
其实谢朓的诗也是来自于他人,芳洲杜若出自屈原的《九歌》: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很明显,这里的芳洲指的是江水中的芳草地,并不是因境内有马坊而命名的坊州。
三、郎官与二十八星宿
《史记‧天官书》记载:
“太微,叁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坐。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
“郎位”十五颗星,与二十八星宿是两个阵营。郎官闹了笑话,是不是会被二十八星宿笑话呢?看得出,这个坊州曹官也挺风趣。
葛常之说:
余观屈平《 九歌》曰:〔采芳洲兮杜若。〕谢朓诗乃用《九歌》语。《晋书‧天文志》:郎 位十五星在帝坐东北,依乌郎府是也。曹官从知有谢朓诗而不知有《九歌》,徒 知郎官上应列宿而不知非二十八宿也。《韵语阳秋·卷五》
葛常之似乎小看了这个坊州曹官,他未必不知道九歌,也应该知道“郎官非二十八宿。”
四、度支郎的悲剧
《韵语阳秋》中,没有写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现实还是很刺激的。唐朝刘餗的《隋唐嘉话》中记载道:
宋谢朓诗云:"芳洲多杜若。"贞观中,医局求杜若,度支郎乃下坊州令贡。州判司报云:"坊州不出杜若,应由谢朓诗误。"太宗闻之大笑。判司改雍州司法,度支郎免官。
唐太宗听说这件事以后,把度支郎免去了官职。将坊州曹官调到雍州(属于上州)任司法参军。
“司法”,同时也是一个星官名。
结束语
唐太宗时期,科举时还不考诗歌创作,但是度支郎、坊州曹官都知道谢朓的这首诗。
由此可见唐人对于诗歌的喜爱,也能看出谢朓对于隋唐文人的影响。难怪李白作诗经常提到谢朓: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詶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