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了冬天,变成了最难熬的日子,怕冷的人最怕的莫过于冬日的严寒,这昨天又下起了小雨,自然更冷了一些。
听着对面私立学校朗朗的读书声,突然想起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好像什么也没有,没有桌子,没有板凳,窗户也没有玻璃,到了冬天,学校就买那么一块塑料薄膜把窗户糊上,然后自己带着自己家的小板凳去学校,坐在自己的板凳上,然后在膝盖上写字,那会,好像也没那么冷?
课间最常做的运动就是大家一起挤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的使劲挤,被挤出来的同学然后再拍到最后一个接着挤前边的学生,那会连个蜂窝煤的炉子都没有,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什么是冷?有的时候还专门跑到冻得很硬很硬的冰块上去刻字,滑冰(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都做粉条,然后会放出很多的水到村里的大坑里,所以第二天就会结成很厚很厚的冰块)那会的冷是真冷,只是比起冷,我们的欢乐更多一些。
再后来长大一些,貌似挤在一起取暖的活动显得太过幼稚了一些,一些比较爱运动的同学喜欢上了跑步,围着所谓的操场一圈圈的跑,(那会哪有什么操场,就是一个大空地,啥也没有)还有的拿着跳绳,毽子在操场上来回踢,而我和另外一个好朋友的专职工作就是看着他们跑,跳,然后将这些人的衣服抱在手里,披在身上,瑟瑟发抖的看着这些‘傻“孩子一圈圈的疯跑,然后气喘吁吁的,满头大汗的,脸红红的找我俩领衣服。(真不知道那会是他们傻还是我俩傻)。但很多时候可能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吧,爱跑闹的觉得我俩真傻,拿那么多衣服围在自己身上都不知道沉,我俩也觉得他们好傻,冷了不知道多穿点衣服,还脱下来跑,早晚不是还得穿在身上?
等到了初中,一天三趟的来回走七里路去乡镇上学,反而不记得冬天是不怎么过去的了,那会的初中冬天每个教室都会有一个蜂窝煤炉子取暖,当然,那么多学生,其实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只是课下的八卦新闻貌似已经超越了冷暖的问题,大家在一起探讨的不是如何取暖,而是谁谁跟谁谁的八卦,以及秘密信件的传输工作做得热火朝天,当然,最容易取暖的地方貌似就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事实证明,越是小的办公室就会越暖和,因为聚齐的人气多呀!
到了高中,这就开始兴起暖气了,教室的两边墙上都会有很多的暖气片,最怕冷的我们下了课不是去外面跑一跑,而是拿个杯子接上一杯水,然后守着暖气片取暖,是的,三年的冬天几乎都是挨着暖气片儿过去的,
到了大学的冬天,那比起暖气来说,在被窝里不起才是最暖和的,尤其是到了周六日,同宿舍的舍友们可以一天不出被窝的,或许懒床是那个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吧,只是貌似当时也没享受过,因为比起懒床,挣外快生存的热情已经超越了自身的冷暖,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超市恰巧赶上超市盘货到凌晨一两点,对于超市里的全职人员人家盘完货就直接回家了,可是对于还在学校住宿的兼职人来说,可以去哪里呢?且不说学校十点多就已经锁上大门了,公交车也停运了,什么寒风刺骨,冷风咧咧,饥肠辘辘 都已经没有心情去体会和感悟了,直到自己走到附近的火车站在里面找了个相对暖和的地方静坐了一宿然后回到宿舍,这些感觉才会扑面而来。那会不是不冷,而是比起冷找个安全的落脚地方更为重要,或者说,自身的安全已经超过了身体的寒冷。
所以所谓的这些感觉器官上能感受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在你没有生存之忧的时候才会感悟出来,什么诗词歌赋,什么闲情雅致,什么抑郁寡欢 都是建立在物质和安全的基础之上才会出来的情调。
所以当你感觉天气太冷的时候,可能是真的冷了,同时也说明你现在最起码衣食无忧,可以畅谈一下冷的感觉,和如何对待这种冷,是该运动起来跑跑步,还是添件衣服避避寒,又或者喝上两桌小酒取取暖,再不行,还有暖手宝可以陪着出行。
当你感觉天气冷的时候,回头再看看大街上那些依然奔波的路人,就会觉得自己幸福很多,同时也应该为他们幸福着,因为比起冷,他们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一定足以抵挡天气冷带来的寒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