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与《战国策》
一、从一副对联开始
一个年仅22岁的书生,参加乡试考试,没有中,而此时他的大儿子刚刚出生。为了给孩子攒奶粉钱,他开始写狐鬼方面的奇闻异事,开启了“网文”创作。这一写就是十八年,直到康熙十八年,他四十岁的时候才写完这部七十万字的小说,书名叫:聊斋志异。
而陪伴蒲松龄这漫长写作之路的,是他书房镇纸上刻的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国语
分国记录的史书,古代第一部国别史。以英雄人物的视角来写历史。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录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
“语”跟语言有关,即:记言。相对于左传偏重于记事,《国语》是一部记言的史书。
记事有侧重
其中《晋语》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以上,《周语》次之,而《郑语》最略。全书记二百四十三事,大都一事一议,由于不受年代限制,大体首尾完整。
例: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作者是谁
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由于《左传》、《国语》两书的作者都被认为是左丘明,而且记事年代也大部分相合,故《左传》又被称为“春秋内传”,而《国语》则被称为“春秋外传”。
当今学者大多认定此书为战国时人依据春秋各国史籍编纂而成。
特点
思想驳杂:主要有儒家思想、侧重霸术的思想、道家思想。国语记事总体上不及《左传》富赡详博,但有的部分却比《左传》记事详细,就文学价值看,《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是有些片段也写得生动而思想又较深刻。
三、战国策
从“策”字,可以看出:“计谋”、“谋策”
这是一本战国时期,“游士”所辅用之国,为之策谋”的史料汇编。
西汉时,刘向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
《战国策》记事,上起智伯之亡,下讫战国末年,共记载了二百四十年左右的史事,为我国古代继《国语》之后的第二部国别史。它写史不记年月,文章片片断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战国策》的作者,《史记》认为是蒯通。当今多数学者认为,此书可能是战国末期或秦汉时期的人杂采各国史料编成。
为什么会产生“战国策”?
战国,大争之世,天下纷争。导致游士的兴起。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主的游士说客的活动,包括他们的谋议和说辞。
思想理念
- 不讲春秋时期的礼法信义,而重权谋谲诈。
- 表现了“贵士”的思想。如:《冯谖客孟尝君》
- 突出了士人追求个人名利的人生观。
如苏秦。连横说秦惠王失败,狼狈归家,家人十分冷淡,苏秦乃发奋读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 反映了一部分谋臣策士顾及国家安危,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思想言行。
艺术特色
- 直言不讳。不再使用“春秋笔法”,不再含蓄表达。
- 为了耸人听闻,游士的言词还有夸张渲染和虚构的特点。如:
《张仪说秦王》
“臣昧死望见大王,言所以举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伯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试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伯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于国,以主为谋不忠者。”
- 富有强烈的气势。
- 大量比喻和寓言,从而使文章具有形象性。
总体特色
《战国策》是史家之笔兼策士之辞,不再像《左传》、《国语》那样如实地记言记事,而是沿用纵横家的铺张辞采和有意识的艺术加工虚构,更富有文学特色。
后世影响
汉初的散文家贾谊、晁错和司马迁都受到它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曾引《战国策》九十余事,并且学习它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汉赋的笔法,和《战国策》铺张渲染的文风有着血缘关系。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也都明显受到它的影响。
四、先秦历史散文的传统
先秦历史散文由简单的记事记言,到记载比较复杂的事件和人物对话,发展成为成熟的记事散文,展现出了一个时代的记事散文风貌,形成了悠久的记事散文传统。
- 体例的开创。先秦历史散文开创了编年体和国别体的体例。
- 先秦历史散文饱含作者的倾向性。
- 先秦历史散文善于记事,也善于写人。凸显人物性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