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络发明之后,大家开始被知识淹没,书本学习逐渐被碎片式学习取代。但是碎片的知识大多就像零食一样,营养层次不齐,有些“有毒的”知识甚至会损害我们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构建个人知识库,已达到健康摄取的目的呢?我总结了自己实施后非常管用的三个点可以帮助搭建系统,养成梳理知识系统的好习惯。

1. 把笔记按“类型”分类
可以把生活中所有看到过的网页、文章、偶尔的灵感全部归入到第一类——Memo,而这些Memo是纯粹的信息,没有经过自己的整理和仔细的思考。整理完之后,有完整的标题和框架的笔记可以归为第二类——Notes。当自己对某一个话题特别感兴趣,想系统整理和学习的时候,可以把一个主题的Notes全部串起来,重新整合,甚至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思考创作,把成果归为第三类——Topic。有了这三类笔记,我们就有了个人信息库的骨骼了,接下来我们要通过第二点习惯来给这个骨骼填满“血肉”。
2. 养成定期清理Memo的好习惯
我见过、也曾做过“先Mark”党,记得在我初中最开始接触豆瓣和博客订阅时,为了想看更多的内容,我开始学会不断地复制粘贴,把文章内容打包,告诉自己“哪一天有空的时候我们再来温习解读这些文章!”,然而这个“哪一天”再也没有出现了。真正重要的是一定要定期清理Memo,最好的频率是2-3天,趁还未遗忘时,把那些来不及阅读的文章抽一个大块的时间段,进行通读,整理出要点(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好帮手来搭建),把整理好的笔记放进Notes。清理完了这些碎片还不够,为了让这些要点真正成为自己的还需要温故而知新,并进行应用。
3. 整理并输出应用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对于知识学习来说,这个到底很简单,因为你没有把这些道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呀,那些笔记也只是笔记而已,当你面对问题和与人交谈,那些道理和事实,还在你的电脑手机里,并不在你的脑子里。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转化成自己的呢?不断地完善整理,并且输出运用!
主题整理是一个把知识串起来的好办法,学习讲究融会贯通,事半功倍。当我们把一个类型的知识串起来,主动寻找关联点的时候,会记得特别轻松;运用知识在于“重复”和“机会”,平时可以趁空闲的碎片时间多温故而知新,最好每天日记中能加一些与自己相关的联想,把这些内容内化成自己的,当机会来敲门的时候,就可以运功了!
加油实践吧,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不要只收集不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