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我,翻开了人物专栏,试图通过阅读历史人物轨迹来汲取一些古为今用滴智慧,于是打开了一本《任正非传》,粗细相间的阅读完成后,脑子里回忆一下似乎是一片空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很直接的肝一篇文章来梳理一下我的收获是什么吧。
一、读完书后收获了什么?
对一本书从哪些层面、线、点来解读,可以看出一个人思考格局和深度。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起,本书的基本面中第一条线是任正非与一些核心人物的成长与行动轨迹,二是华为公司产品随着市场的演变轨迹,三是华为与盟友资源、竞争对手的相爱相杀轨迹等。这样一条条的曲线勾勒出了如今华为的发展态势。
贴上一张网图如下图1,来进一步了解华为收入与组织发展概况。
图1 华为发展情况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本书回答了一个核心问题是公司该怎么发展,发展的落脚点是什么的问题,我总结下来有3点,一是要有勇气打败昨天的自己,做好今天的自己,规划好明天的自己;二是打败竞争对手,靠什么打败对手?市场如战场,洞察市场的变化,找出对手的弱点,如产品在市场上综合表现如性能、成本等,公司的短长期的研发能力特别是在组织上的弱点;三是资源如何管理的问题,在组织结构与资源上明白加什么减什么,什么是“杠杆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问题的解决顺序是什么。
综合来看,华为战略管理的机制,在网上搜到一张图供参考,如下图5所示。
二、这本书里还有什么其他要点?
通过华为公司的视角,我看到了残酷的商业竞争、组织和产品进化的逻辑,华为向“钱”看,说明了一个底层逻辑,注重价值创造,财富的积累这不仅能对人才激励,也可以成为公司的发展基石。向前看,说明华为公司对市场和自身能力有一个认识,能结合市场的成长同时促使公司成长,在产品开发上引入了IPD(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并本土化,对公司产品开发的速度、质量,方向等有了规则,因此来驾驭成长越来越快的公司的组织和外部市场需求。在IBM的帮助下,又引入了ISC(集成化供应链),这两次对组织机构的改革调整和在实践中不断调优的能力,让华为成为如今市场中的佼佼者,能经受住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双重考验。
总之,强者多磨难,它经历了市场不确定、组织改革、利益分配等问题的洗礼,历经这些万难才能不倒。
华为能把握合适的战机,对每个阶段的对手进行精准打击,一步步大胆的与国内外对手进行狙击、赤手搏击等各种手段招式,从开始的国内市场走向了国际更大的舞台,这个过程中的体现了华为强大的“吞吐能力”,如对外部资源的利用人才的吸收与消化,供应链的吞吐等。
一言以蔽之,华为血液里流淌着强者文化,“军魂”满满,时刻保持着战斗姿势: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刀马所至皆汉土,正是这种精神帮助它征服了国内外的市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