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四首(其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①,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注释:
①蕙:蕙兰,多年生草本植物。
赏析:
古来文人皆赞菊,唯有太白叹其微。言及“东篱菊”,首联首句,太白便重重地下了一个“叹”字,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此后种种,皆由“叹”而铺展、生发。
菊有何可叹之处呢?
瞧,它茎干疏细、枝叶微小,虽说和兰蕙群芳有所不同,也“自有芳菲”,但从未酒泛盈樽,哪怕是沾染了少许清露月辉也不过徒然。
它花期并不太长,若菊花盛放之时无人东篱相采,那么,当花枯叶落、菊香凋萎、零落枝头,它又要以何为依?如是,有芳菲而蒙尘,无奈而飘零,难道不可叹?不应叹?
况,花语人语,花思人思,太白叹篱菊,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托物寄慨,在叹人,亦叹己。他少而聪颖、才华横溢,也曾供奉金銮、为天子重,但最后,却因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而被赐金放还。从此之后,仕途便一直郁郁,有志难舒。此处,太白说菊“自有芳菲”“徒沾清露辉”“虽异兰蕙”却“茎疏叶微”,其实,不过是借菊来说己。他正当壮年之时,无人赏识重用,虚度了不知多少光阴,就像那菊,荣时无人采撷,辜负了芳尘,待得飘零,无处凭依,纵便有几分清名又徒呼奈何。
此处,诗人着笔是带着几分郁气与不平的。只是,他生性旷达,于是这郁就转而成了叹,成了惋,不那么浓烈,浅浅淡淡的,却又格外醒人夺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