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作者: Joanbetty永恒 | 来源:发表于2023-12-16 08:18 被阅读0次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工作太累,没完没了加班?事业上也没什么突破,迟迟无法升职加薪?这或许是因为,你的工作方式不恰当,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说:要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他将这种工作方式,定义为“深度工作”,并在畅销书《深度工作》中分享了它的意义和方法。

  深度工作,才是一个人的秘密武器。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专注与守恒。竞争激烈的当下,在高度专注中不断蓄能,你我才会走得更快更远。

  活跃头脑,提升认知,《深度工作》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杰森·本从事金融咨询行业,负责整理数据、处理表格等。工作本就琐碎,他却无法专注,总是被邮件、垃圾信息、娱乐新闻分散注意力。

  分心的次数多了,他的大脑变得乱糟糟的,稍微复杂点的信息都消化不了。有一次,他还搞砸了上司重视的项目计划书,险些被公司开除。

  为了找回专注的状态,他每天将自己关在隔绝网络的房间里,一心研究工作上的问题。起初,他连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出来,思考片刻就忍不住开始发呆。

  可熬过一段时间后,他专注的时长不断增加,头脑也愈发活跃,学什么东西都比以前更快。于是,他去报了认知度高、难度大的编程课,不到一年就掌握了别人四年才能学会的知识。

  凭借这份技能,他转行当了程序员,薪水翻了将近3倍。正是不受干扰的深度工作,激活了他的认知,提升了他的能力。

  俞敏洪曾在演讲中指出:当一个人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散时,他的智商和分析能力会有所下降。然而,全神贯注于一个目标时,你的大脑回路会高速运转,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更敏锐。

  你的精力越集中,思考越深入,认知水平就会越高。每提升一点认知,你就能登上一层台阶,最终抵达更高的平台。

  抵挡诱惑,磨练意志,书中,提到了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的一个观点:欲望是常态,人们一整天都在遭受各种欲望的攻击。

  而这些欲望,会不断榨干人的意志力,直到让人最后无法抵抗。意志力是有限的,你若任由它与纷繁欲望缠斗,用不了多久就会消耗殆尽。

  给自己打造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意志力。难得有片刻闲暇时,其他同事会选择聚在一起聊天、休息。

  他却为了赶稿,一有空就把自己关进房间里,隔绝外界干扰。一次次强行进入专注状态,让他培养出了超出常人的意志力。

  坐在颠簸的出租车上,他能心无旁骛地整理出一篇采访稿;身处嘈杂的聚会中,他也能全神贯注地写上几页人物传记。外界的环境,似乎不会对他造成影响,更不会打乱他的节奏。

  《意志力》一书中说:意志力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意志力状态。那些需要动用毅力去做的事,已经变成了毫不费力的习惯,无需所谓的坚持也能轻松完成。

  而想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诱惑,隔绝干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一旦你养成了随时专注的习惯,意志力便会不断增强,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能量。

  集中精力,增进效率,吴军博士具备计算机专家、投资人、畅销书作家等多重身份。外界称他为“跨界之王”,并屡次向他讨教多任务并行的诀窍。

  他却解释说,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单任务的,做好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如果什么都想做,往往什么都顾不上,只能在低水平上兜圈子。

  专心致志,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每件事。为了平衡兴趣与学习,他合理规划了自己的时间:从上午八点半到下午4点半,他会全神贯注地攻读专业课。

  在这段时间里,他拒绝被任何人和事打扰,一心读书、完成作业。 随后,他才开始打理生活琐事,并投入到兴趣爱好中。

  长此以往,他不仅变得多才多艺,还拿到了多门优秀的好成绩。书中有句话说得好:你想完成的事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在多线任务中不断切换,看似很勤奋,实则是瞎忙,难以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人的精力有限,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学会深度工作,有选择地专注,把要紧的事做到极致。高效的人生,往往会更轻松,也更丰富。

  工作的深度,决定你的未来,作家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睁大着双眼什么也看不见。”

  身处碎片化时代,眼花缭乱的信息,疯狂抢夺我们的注意力;层出不穷的诱惑,随意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

  专注,已然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能力。只要你沉下心来深度工作,就能跑赢身边的大多数人。1. 选定深度哲学,合理分配时间《深度工作》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深度哲学”: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分配时间。

  他介绍了以下4种“深度哲学”:双峰哲学:将一周、一个月或一年的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深度工作,另一部分处理其他琐事。

  节奏哲学:固定选择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深度工作,比如早上7—9点,逐渐培养成常规习惯。

  禁欲主义哲学:在某个明确的时间段内,关掉网络、社交媒体、拒绝收发邮件等琐事,尽可能地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全身心地沉浸入工作中。

  新闻记者哲学:利用午休、坐车等碎片时间,专注地处理难度较低、周期较短的任务。每种深度哲学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适应人群。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将时间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是进入深度工作的开始。

  2. 固定工作环境,培养深度习惯,传记作家罗伯特·卡罗,无论换多少次办公室,都不会变动其中的每一寸空间。

  放书的位置、堆放笔记本的方法、墙上张贴的东西,几乎从未发生过变化。甚至,他每天都会穿款式相同的衣服来上班,逐渐形成了特定的习惯。

  一成不变的环境,让他不必为琐事分心,一进门便能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为自己指定一个深度工作场所,将所有物品布置得井井有条,避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心力。一旦你养成了习惯,它就会慢慢影响你,重塑你,给你带来正向回报。

  3. 减少工作时间,试着营造紧迫感,有段时间,作者卡尔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缺乏规划,过度散漫。

  面对不紧急的任务,他总是一拖再拖,最后不得不加班完成。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每天下午五点半后不再工作。

  为了争取准时下班,他不仅高度集中精力,还想尽办法提升产出速度。坚持几年后,他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并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写了2本畅销书。

  我们习惯拖延、容易分心,往往是因为缺乏紧迫感。而设置一个截止时间,就像在自己身上绑了一台定时炸弹。

  正如丰子恺所说:“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不停流逝的倒计时,会激发我们的动力,督促我们奋力前行。

    4. 戒掉网络消遣,学会拥抱无聊,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稍有无聊,就从低刺激的工作,转向高刺激的网络,会严重减损我们大脑的专注能力。

  在等人、排队等碎片化时间,与其频繁刷手机,不如专心思考生活和工作上的计划。在下班回家后的空闲时间,比起追剧、打游戏,不如阅读自己挑选好的一系列书籍。

  无意义的网络消遣,只会透支你的精力,扰乱你的头脑。把懈怠拖延的时间用来上进,将无所事事的闲暇拿去提升。熬过无聊与烦闷,便是成长与蜕变的开始。

  书中引用了作家加拉格尔的一句话:“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阻挡我们进步的,也许并非自身能力不足,而是精力太过分散。

  一个人快速成长的捷径,就是修炼一份专注的精神,拥有足够坚定的心智。

相关文章

  • 意义的意义

    把一根根香烟树立排列起来 可以密集林立也可以高耸入云 当良知的火花在醒悟中闪现 我看到太多愚昧的灵魂在烟火上方的呻...

  • 意义的意义

    2018好像不是很适合外出。每次出去两天回来时都会发生一些事打乱我所有的平静。 昨天一天遭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磨难...

  • “意义”的意义

    【学习记录0421】day21 王子姐姐 一、阅读收获: 001 给事情赋予重大意义 往往很多时候,去做一些需要“...

  • 意义的意义

    貌似最近两年,工作都没有很大的进展。 换了3份,但是都没有走进内心。 完成好每天的工作,但是填不满内心的空虚。 这...

  • 意义的“意义”

    记忆中曾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人们拼命追求的一切到头来有什么意义?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 意义的意义

    意义是因为你我生活中里的残缺而呈现的,这份缺憾,不断的通过意义的方式想象中得以延续。他本来的面目就好像一个被截肢的...

  • 意义与“意义”

    人们在说到“意义”时,似乎有两种用法。比如,历史书上写波斯战争的意义,有一条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打个仗...

  • 意义的意义

    1 人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天地中毫无确定性,在沧海内一切未知。 在不确定之下,人的眼光极其短视,关...

  • 意义的意义

    崔永元说,中国人是最注重意义的,几乎所有事情都追求一个意义。 但是意义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也不尽然。很多事情做的时候...

  • 意义的意义

    20201204 爱云 今天的课程是证悟课——意义的意义。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什么痛苦都能承受。所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ag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