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流行的教育理想是:我们应该教儿童不但要为自己着想,还要为他人着想,应该教他们熟悉文字、艺术和科学,应该让他们分享全部的人类文明,并对人类有所贡献。我们不再只是训练孩子赚钱,或在工业制造之中谋取一席之地,我们要的是同胞兄弟,我们要的是在文明的共同工作中结成平等、尊重、和平的伙伴。(阿德勒)
阿德勒这样概括当年的理想教育,其实更像他自己心中的理想教育。其中包含的内容是,一要教给学生合作,也就是学会平等、尊重、和平的与人交往;二教育不是为了传授职业技能,而是让学生分享全部的人类文明并为人类有所贡献。这种教育观即使对现在的教育仍然有引导作用,怀特海、爱因斯坦等都强调过学校尤其是大学不是职业学院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塑造人!至于阿德勒所谈到的合作,一定要避免庸俗的理解,即搞好人际关系。其合作的内涵是爱,即把自身的兴趣积极的与世界交流,一方面吸收文明,一方面创造文明。
阿德勒强调学校教育要注重性格教育,这里的性格指的是人格,即人内在的心理结构,包括情绪情感认知思维等在内,这是人外在行为的内在基础。现在的教育还是太注重孩子的外在表现,对学生内在人格的关注与引导不足,本该很精细的地方,却做得很粗糙,所谓的治标不治本。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现实的问题是,很多家庭教育都存在问题,学校教育就是要努力纠正这些问题,那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以爱的方式而不是惩罚。
学校是家庭教育问题的显示器,这是阿德勒在其《儿童的人格教育》中的话,学校不能仅仅是显示学生的发展问题而不予以帮助,惩罚是教育的无能,而且很多问题孩子不在意惩罚,因为他们就是想逃离学校,惩罚只能强化他们的问题。
二、通过发展学生的兴趣而促进其成长。
人需要获得优越感,最佳的方式是自己的兴趣被看见被发展,因为学生在兴趣上是拿手的在这些方面努力是快乐的。学生会因此而获得自尊,这样就建立了对其它内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此所谓长善救失。
三、教育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这包含两方面,一是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杜绝超越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实用价值。二是要加强各学科的横向沟通和整合,不但现实性强,而且利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是促进学生对学业感兴趣并深刻理解知识的重要原则。
四、不要以竞争的方式促进学习。
竞争会让更多的人丧失信心并变得冷漠,而缺少爱和合作精神的人,很难成功。好的教育关注每个个体的成长,因材施教,不进行横向对比,只关注个人的纵向发展。
这里要注意的不要强化学生自治,因为他们会移植成人的不良风气,可能会比成人更严厉更苛刻。要帮助学生引进更民主的方式,避免为了获得优越感而采取卑鄙的手段。
五、不要把智商当作教育的决定因素。
教育史上一度流行智商测验,一些智商测试分数不高的学生被放弃,这是教育的错误。研究表明,智商不能决定人未来的发展。对高智商的人群追踪研究发现,其成功率跟普通智商的人无异。除了生理上的弱智,人的成功更在于态度和后天的能力发展,积极努力扎实提升自己能力的人更容易成功,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现在学校一般不会测量学生的智商,但却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而定性学生的智商和发展前景,客观上放弃了很多学生,这是教育的错误。
分快慢班,公之于众的分层教学等形式都是糟糕的教育形式,阿德勒指出,学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全面发展,从而更多的影响同学,就不会因为学业的轻松而忽视兴趣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与其说是智商的差异,不如说是心理认知的不同,成长的学生尤其如此,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所以一直快乐的努力,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平庸的于是随遇而安,有些人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所以自暴自弃懒惰无为。而这些观念,很多时候是外界赋予的,尤其是老师和父母。
不根据学生的当下行为定性未来的发展,着眼于当下的实际给予合宜的激励与帮助,才是好的教育。
六、让心理学家参与教育。
当今的教育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现实中落实得不好,心理教师还是比较边缘,甚至只是作为一个小学科存在。更真实的问题是学校缺乏足够的心理教师,尤其是优秀的心理教师。更加完美的教育是所有教育者都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素养,这样教育本身的质量会大幅度提升,问题儿童出现的比例也将大大减少。
——《自卑与超越》之“学校”读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