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感谢一位老铁—@韩妞子,因为她送的《复盘》,我才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复盘。
柳传志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想清楚、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很多牛人都喜欢复盘,也精于复盘,比如曾国藩、李东生、冯仑、任正非。事实上,无论古今,不管事情大小,想要赢,不但要勤于复盘,还要善于复盘。
勤于复盘比较简单。对于小事,每天晚上花5分钟思考,明得失。对于大事,定期阶段性复盘,思考战略。
有了复盘的想法,还得做到善于复盘,这才是真正有难度的地方。很多人所谓的“复盘”,其实只是回顾。结果是复盘时决心满满,睡一觉往日依旧。
凡事都要有个目的,不要为了做而做。复盘也是一样,复盘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复盘?”比如说:
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提升在某方面的能力;
改善做某件事的流程。
有了复盘的目标,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复盘了。复盘的步骤有四:
回顾目标:你想实现怎样的目标?
评估结果:与目标相比,结果如何?
分析原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总结规律:反思自己,并制定行动计划。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逻辑,复盘一下我在过去1个月里做过的事情。
一、回顾目标
如果说我们是漂泊在大海中的小船,那么目标就是远方的灯塔,告诉我们该往哪儿努力。
坦白讲,我一开始的目标是:实现财富自由。(认真脸)而且,我现在已经实现了。因为财富自由分为很多阶段,我现在就处于,在菜市场想吃什么菜就买什么菜的菜场财富自由。
扯远了,我们接着说目标。目标有两种,一种是质,一种是量。从质的角度上来说,我的目标是过5篇晨读稿。从量的角度来说,我其实想一个月写满31篇的。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在质的目标上定低了,因为至少得过个十篇八篇的才能在帝都过得不错。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真是太天真了。
二、评估结果
通常来说,结果有5种:
刚好完成目标;
超越目标;
未完成目标;
出现了新的目标中没有的结果;
目标中有,却没有在结果中出现。
我的完成情况为:
目标:过稿5篇、写满31天。
结果:过稿5篇(感谢奕晴,今天发出了第5篇)、写了27篇。
你看,这个数据是不是还挺好看的?基本算是刚好完成了目标,对不对?
但是!我们复盘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对比目标和结果,看看差距有多大,而是要发现问题,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三、分析原因并总结规律
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我们得先清楚一个事儿:人力有时穷。这句话的意思是: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有句话说:愿上帝赐我平静,去忍受我必须忍受的事;愿上帝赐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请上帝赐我智慧,让我分辨两者之间的不同。所以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要重点关注那些我们能够改变的因素。
我很认真地想了想,不可控因素不多,影响最大的只有12月底的搬家,耗费了好多天的时间。可控因素大概有三个:精力、选择、写作。
首先说精力。
在这一个月里,我调整过很多次作息。包括早起早睡、晚起晚睡、早起晚睡、晚起早睡、睡一半起来等等,花样非常多。
印象比较深的是:
有一天准备睡觉了,结果凌晨1点突然兴奋了起来,开始读《这书能让你戒烟》,然后连读带写一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写的时候头脑特别清醒,但是写完以后,突然就感觉头重脚轻、脚步虚浮,倒头就睡。睡到中午12点就再也睡不着了,起来之后特别乏,浑身无力的那种,很不舒服,整个人都不好了。
那天之后,我再也不熬夜了,太难受了。所以啊,精力决定你的战斗力,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就够了。
下面说选择。
很多老铁都问我,怎么写晨读稿,其实我觉得最难的点在于:如何写一个新颖的观点。毕竟,晨读在2017年,就已经有了两百多篇的存量,如果你不能找到一个新颖的观点切入,基本上都会因为“观点重复”毙掉。
那么,怎么选呢?我觉得最该做的其实是:熟悉晨读所有写过的观点。如果你觉得这么干太麻烦,还有个更方便的办法,分三步:
找到一个不错的点;
在晨读里找出相关的文章;
对比两个观点之间的重合度。
如果重合度高,弃之,如果重合度低,那就赶紧写!不然很快就会被其他老铁写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最后说写作。
我觉得,这个对我个人来说最为重要,因为上面的都是战略,这个才是真正跟技术相关的。
首先,总结一下我写过的27篇文章里一共收到了哪些修改意见,以及出现的频率。依频率高低排序主要有这几种:
观点不新颖:10
可操作性不强:8
逻辑不连贯、文章太散:4
论述太浅:3
案例不恰当(没有代表性或不够切题):2
语音传播效果不好:1
观点经不起推敲:1
然后,通过的文章需要修改的基本是这两个点:
优化语言、优化案例。
你发现了吗?被毙稿大多是因为在观点不新颖以及可操作性不强。观点不新颖可能是因为没有了解往期的晨读内容,也可能是选的书不对。而可操作性不强可能是因为一直飘在空中,想解决大问题,结果却难以落地,连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
明确这一点之后,在写晨读稿的时候,就需要重点考虑两个问题:
这个观点有人写过吗?
写完了能解决别人的具体哪个问题?
想清楚了,基本就差不多了。
当然,这两个点之外的问题,固然也需要优化,但没有这两个问题致命。
总结一下,通过这次复盘,我优化了自己写晨读稿的流程:
001写前先构思,同时回顾往期晨读文章,确认观点足够新颖。
002思考整篇文章能解决读者哪一个具体的问题。
003动笔开始写,但要注意逻辑、案例和口语化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说一个我自己写稿的小习惯:如果书中内容比较多,我会一边读一边用Xmind画思维导图,理出书中脉络。构思好之后,一气呵成,写成文章,然后再改改改。先完成,后完美。时间上没有可以分配,但基本上读书时间大于写作时间、写作时间约等于修改时间。
至于选书,大概有3个方法:一是朋友推荐的书(比如今天提到的《复盘》)、二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有名的书、三是去各种网站、书单里找(推荐豆瓣的“豆列”功能,去找牛人的豆列,看他们认可的书,真的特别棒!)。
以上,就是我写了27晨读稿之后的感谢,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要提升,勤复盘;要成功,精复盘,一起加油,一起剽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