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作者: _红袖添香_ | 来源:发表于2019-11-01 16:57 被阅读0次

    爱孩子,孩子容易没有规矩,管孩子,孩子以为父母不爱他。一爱就乱,一管就凉,怎么办?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爱是规则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孩子容易对抗和消极,而不愿遵守规则。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 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 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 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 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 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来选吧!”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 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 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四、要点提示: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再科学的语言技巧如果是叉腰瞪眼下说的都是不会有效果的;

    3、 挑选建议时,不要评价“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 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 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亲爱的**,我想听一听关于….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觉得……,我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都能接受。爱你的爸爸”

    个人心得:惩罚原本是以让孩子改正问题为目的,却常常最终成为我们发泄自己情绪的借口,我们痛快了,可是孩子却受伤了。多一些对孩子的尊重、会多一份孩子对您的尊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相关文章

  •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爱孩子,孩子容易没有规矩,管孩子,孩子以为父母不爱他。一爱就乱,一管就凉,怎么办?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孩子...

  •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送到?

    教育随笔: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送到?怎样抓住教育的契机?如何唤醒孩子内心本自具足的种子? 早自习的...

  • 学会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

  • 八天

    学会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我们爱孩子,又担心他很快没有规矩, 管孩子吧,他很可能感觉到父母不够爱他。 怎么办?一爱...

  • 把爱与规矩给孩子

    前天晚上,小宝半夜起床上厕所,我听到他直接在厕所门口撒尿,我告诉他,你自己回去用水把你撒的尿冲干净,以后必须去马桶...

  • 孩子不爱跟小朋友玩 该担心吗

    1.与其把“罪责”推到“不好”的同伴身上,不如有效给孩子立规矩 父母平日有效地给孩子立规矩,同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 “爱与规矩”的统一,成就孩子美好未来!

    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怕他缺爱。怎么办? 其实,我们可以将爱和规矩,一起教给孩子。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

  • 给到孩子力量是第一位的

    接纳,爱,能给孩子力量,反过来,规则,碰壁也能给孩子力量,所以我们给孩子爱与接纳的同时要给孩子规矩,所以有时...

  • 把爱和规矩都留给孩子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方法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 …教育随记,随缘吧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着规矩去爱。在一些重要事项给孩子立规矩,有利于孩子养成好习惯、明白事理、树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cq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