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相交了20多年的老友聊天,期间他向我坦露了他目前所面临的苦恼和迷茫,在政府公务单位干了将近20年的他越来越找不到方向。现在正值国家公务机关的改革期,他如今面临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沿着目前的工作继续干下去,今后在仕途上求得一定的发展;第二种选择是进入单位的二级部门,会马上面临一次该部门的股份制改革,然后被推向市场。对于他来说,两种选择都是有弊有利,选择仕途好的方面是相对稳定,今后怎么都会有口饭吃,然而想在目前的位置上再进一步或是想真正的干出一番事业那是完全不能凭自己的努力所决定的,官场上的那套东西大家都懂的。如果选择通过股份制改造而进入市场,按目前这个部门的业务来说还是有不错的发展空间的,但未来的不确定性谁也无法预料。
在当下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背景下,相信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都会认为第一种选择会显得守旧和消极,而第二种选择才符合时代的潮流,才能够被当今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认同。但是我的看法却不一样,我认为在任何时候,只要能够主动的作出选择,那么这种选择都是值得被尊重的。请注意我这句话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主动,是的,只有当这个选择是自己主动做出时才是有价值的。
每一个人,我们时时刻刻都会面临着选择,当面对选择时,不同的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最可悲的一种人是拒绝选择,拒绝选择意味着不愿意接受现实,于是就会选择逃避。但是选择怎么能逃避的掉呢?当逃无可逃时,极端者甚至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有一些人可能因此而疯了。这两种可悲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想通过自己思想上的死亡来逃避选择。
绝大多数的人在绝大多数时刻都表现为第二种人,那就是不断的做被动的选择,被动的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他是选择被动的去接受现实。这种状态当然比一味的逃避要好很多,但是被动的选择所造就的只是庸碌无为的一生。因为是被动的,就很难为此付出努力和自我改变,以这样的状态就很难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现状。所以平凡人永远是占绝大多数的,而那些伟大人物总是那么凤毛麟角。
我们要说的第三种人当然就是那些能够做出主动选择的人。主动的选择,意味着愿意积极的去接受现实并愿意为这个选择负责。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是会因为这种选择而生起一种信念,这个信念会支撑起我们的内心,给我内心强大的力量,让我们敢于面对一切困难,敢于不断努力做出改变,这样的人注定会闪耀和与众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个体,要面对太多太多的选择,其实我们都是在这三种角色中不断的变化,有时我们是第一种人,有时我们是第二种人,有时我们会成为第三种人。当我们是第一种人时,一定要迅速的调整自己,让自己学会去接纳,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只要它事实存在,我们都应该去接纳它。当我们是第二种人时,我们就应该化被动为主动,因为被动意味着安于现状,主动则意味着对自己的负责任,想要让现状变得更好,只有先改变自己,从而通过自己改变外界。
我和我的老友都是40出头的年纪,在这个年纪父母已经日渐衰老需要去关心照顾,孩子正处于学业的关键期和青春期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在亲朋的人际交往中代表着一个甚至多个家庭,所以就会承担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人们常说的中年危机其实也源于此,于是,在这个岁数时作出选择往往会非常谨慎和保守,但是谨慎和保守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是被动的选择。就如我们开头所说的在工作中面临的两种选择其实无所谓哪个对与错,只要是自己敢于主动的作出选择,那么就一定会为这个选择而负责任,敢于负责任,做任何事情都差不到哪里去。所以我对他的建议是,做哪个选择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尽快的选定方向,让自己不再迷茫中挣扎,然后全力以赴的过好每一个当下。
人生中处处都有选择,时时都有选择,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永远都不断的做出主动选择,但是每一个人每一次做出的主动选择,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