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觉知是自性三无漏学

觉知是自性三无漏学

作者: 一物不为99 | 来源:发表于2020-11-08 16:27 被阅读0次

作者:学山禅师

觉知中有真正的戒定慧。

所言戒定慧者,皆从心而有,从觉知生。若无觉知而有戒定慧,无有是处。

古人云“一行三昧”、“一相三昧者”者,即觉知也。

从觉知生戒定慧,并无次第,是故亦名心地三学。

能守心者,是名为戒。

心得安者,是名为定。

心无惑者,是名为慧。

戒不异定,定不异慧,慧不异戒,皆从心地而生。是知心即是戒,戒即是心。心即是定,定即是心。心即是慧,慧即是心。非离清净心体别有二法戒定慧也。

修习觉知,可觉于心,可守于心,可安于心,可无惑于心。

以一觉知而生戒定慧,故觉知之法,是修行总领。

以修习觉知故,心不外驰,得知心地无是非相,是名持自性戒。

以修习觉知故,心无取舍,得知心地无动乱相,是名持自性定。

以修习觉知故,心无分别,得知心地无痴慧相,是名持自性慧。

故知觉知一法,等持戒定慧。

戒定慧非次第而生,前后而有,从本觉心生。本觉心者,要以觉知得见。觉知非实有其法,以觉不住觉,知非知见,从性起用,是名觉知。觉知者,经中云“空空三昧”者是也。

诸佛以修空空三昧,而得觉悟诸法实相。

真持戒者,非见有是有非,有戒有破。不见是非相,故戒中有定,戒中有慧,以戒定慧故,识自本心。何以故?以觉知故,心无妄相。一心不生,万法无过。万法无过,何戒之有?是名真持戒也。

真禅定者,不见有殊胜境可得,不住动相,不住静相。非散非乱,非定非静,心不颠倒。定中有戒,定中有慧。以觉知故,心无痴乱,不即不离,行住坐卧,皆是一心,更无异念,默契本心,是名真修定也。

真智慧者,不见有法可得,亦不住无得。不见智慧相,不见愚痴相。慧中有戒,慧中有定。以觉知故,不见法与非法,二六时中,以平常心,度平常日,正与么时,不与么想,是名真修慧也。

故知,修习觉知是真正的持戒,修习觉知是真正的禅定,修习觉知是真正的智慧。

在觉知中,妄心不起,于一切法,不取不舍,不即不离,性戒铠甲,防护于心,而无过失,真无漏智而得现前。

在觉知中,直用其心,摄心一处,不动不乱,不散不狂,性定之水,湛然圆满,直成佛道。

在觉知中,心无所依,镜智前随,无疑无惑,无趣无向,法性施为,真佛法生,无处不通。

故修行人,于正念法,勤加修习。行于觉知,出离妄念,不随轮转。

相关文章

  • 觉知是自性三无漏学

    作者:学山禅师 觉知中有真正的戒定慧。 所言戒定慧者,皆从心而有,从觉知生。若无觉知而有戒定慧,无有是处。 古人云...

  • 戒定慧,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三无漏学是佛教用语,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1] 中文名三无漏学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 一心三藏的自性

    何期自性就是一心三藏的自性,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自性,就是般若智慧的自性,就是觉、心、道、佛的自性,觉就是一心...

  • 觉悟

    心空本清净, 佛在自性中, 觉是修行始, 自观当下知。

  • 记录生活

    片刻唯有觉知 不增不减自性 无念无恋

  • 备忘要录

    (一)安住当下,体悟自性2019.03.22. 要在六根上体悟自性,自性起用在六根的见闻觉知上,如行住坐卧、穿衣吃...

  • 鼎与定

    三足鼎立,鼎是国之重器! 戒定慧三无漏学,定是人之重器!

  • 时刻觉知便是自性光芒

    觉性是改变习性的关键,我们每个人在修行过程中是否时刻能觉知到自己的心念,并不断地探索,因何而起,这个背后又是什么样...

  • 何为开悟?

    什么是“开悟”开悟,即是对生命及宇宙本体实相的真实发现和觉知,又称见道,也叫开心入无漏智,亦名...

  • 「佛教常识100问」第53问:何谓三学?

    三学通常被认为是对早期佛教修持的全部内容的概括。三学,梵文Trisiksa的意译,即戒学、定学和慧学,也叫三无漏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知是自性三无漏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eh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