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清单》这部电影,很早就知道,但一直没看。
今天突然兴之所至,点开爱奇艺,点开了这部电影。
说实话,点开之前,我以为这部影片肯定是一部煽情,催泪大片,会让人在看完之后大彻大悟,立地成佛,找到人生意义。
从此以后,告别沮丧、颓废,重起燃起对生活的热情,斗志昂扬的开启新生活……事实证明,是我想太多了……

整部影片的基调很轻松,丝毫没有沉重感。
一个身家千亿的白人老头爱德华和一个做了四十五年汽车修理工的黑人老头卡特,都被医学宣判只有6个月到一年的生存期。
面对死亡钟声的响起,他们经历了短暂的否认,愤怒和郁闷之后,选择了妥协,继而全然接纳。
他们坦率,真实,有种“既然生活已经这样了,那就好好活着吧”的释然。
于是有了遗愿清单,有了之后的跳伞,飙车,纹身,周游世界的疯狂之举。
但是,电影的最后,爱德华创造了医学奇迹,在他81岁时寿终正寝。
为什么呢?同样被宣判为6个月到一年的生存期,结果差距却如此巨大呢?
也许,大家会说,爱德华有钱,可以选择最好的医院,最权威的医生,用最贵的药,条件更优越,治疗效果肯定更好啊。
但是,老头所在的医院就是他自己的,他一向以自家医院为傲,那么傲慢,不可一世的一个人,应该不会选择其他的医院或别家的医生吧……
至于药,如果真有天价特效药,就好比现在宣传的一针治愈癌症的120万一支的新药。医生又怎么会不在结论出来的时候用呢?所以,这条应该也不成立。

如果以上都不成立,那么应该是什么呢?
心态。
是的,我想应该是心态。
虽然影片中两人一起疯狂出行,但实际上爱德华是主动的一方,卡特是被动的一方。
观影过程中,你会看到卡特偶尔会表现出落寞、忧伤,心事重重的瞬间。而爱德华不一样。他是真正做到了抛开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这场临终之旅。
他的幽默、风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特别是从他与助理的对话中能感受到。
助理叫什么名字,影片看完,我也不知道。
正如卡特问助理:
“你到底叫什么名字?托马斯还是汤姆?”
因为爱德华有时叫他托马斯,有时叫他汤姆。
结果助理很冷静地说:
“其实我叫马修。”
哈哈,原来爱德华平时都是随意叫的,助理也无所谓,爱咋叫咋叫。你随意叫,我也就随意应着。
在得知爱德华只有半年到一年的生存期时,他很平静地问爱德华,
“老板,我不想搪突,但是,我想知道你希望怎样安排你的后事?”语气犹如家常唠嗑。
爱德华很随意地说:“就当你自己的后事来料理吧。”
助理:“那我就把我所有的钱留给我的助理。”
你以为的生离死别,凄凉悲苦,结果却是云淡风轻,一笑而过。
还有后面的,
爱德华:“托马斯,我真想说你是无可替代的。但那是撒谎。”
助理:“我也想说,老板你和蔼可亲,我很热爱我的工作。不过,那样说的话,我也是在撒谎。”
爱德华:“来而不往非礼也。真是名师出高徒。”
一个不管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做到幽默,风趣,而且时刻不忘调侃身边人的人,他的内心必定是强大的,他的心态也可以随时调整到最佳状态。
片中并没有讲爱德华为什么最终能活到81岁,这也只是我的推测。因为我愿意相信是这个原因,因为如果真的可以因此而创造医学奇迹,那么说不定,我也有机会。对吧。

最后,我想说,我真的很喜欢杰克·尼尔科森和摩根·弗里曼两位演员。
特别是今天,在我知道杰克.尼尔科森的生日是4月22日时,就更爱他了。毕竟同一天生日的缘分还是很难得的。接下来,我会看他的《飞越疯人院》。而对摩根大叔的喜爱,更是由来已久,《肖申克的救赎》是永恒的经典,值得一看再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