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妈妈,今天爸爸不回来吗?
妈妈:嗯,爸爸今晚不回来。
大宝:好想爸爸回来陪我们玩游戏哦!
常常,大宝小宝每到晚上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等爸爸回来,回来之后爸爸会陪她们玩游戏:大力士、玩了还想玩、躲猫猫···妈妈不在的时候,爸爸还会给她们讲故事书。
我们家大宝小宝性格开朗阳光,这确实离不开爸爸的功劳。
近代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提醒着我们一件事情:爸爸对孩子的自我形象、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比妈妈更大。也就是说,决定孩子未来“够不够自信?觉得自己够不够好?”的人,更多的是爸爸。
那么,为什么今天爸爸在育儿生活中常常缺席呢?
首先,包括爸爸自己在内,对于自己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其次,爸爸从一开始就容易被排挤在育儿圈之外。一是孩子在3岁之前与妈妈形成共生关系,也就是 他把自己与妈妈看作是一体的,在这之外的其他人就被排除之外,包括爸爸。二是爸爸是男人,男人手脚天生比较硬(原始社会中,那可是为打猎而生的手脚),看到脆弱的孩子在自己怀中,很容易不知所措。三是爸爸做的不够好的时候(比如换尿布看起来笨手笨脚的时候,没有得到妈妈的鼓励,反而还说爸爸做的不够好)爸爸的行为受到打击。四是整个社会、文化给爸爸的暗示是:不用你照顾孩子,你最重要的任务是赚钱养家。在实际上,爸爸因为赚钱养家,不得不牺牲大部分的时间,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而事实上,孩子经过3岁后和妈妈的分离及独立自主后,会开始找爸爸,非常希望和爸爸互动,特别是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认同。
爸爸最擅长的事情,也许不是抱年幼的孩子,也许不是换尿布,也许不是喂食,但这并不代表爸爸不需要陪伴孩子。
爸爸最好的陪伴就是陪孩子玩游戏,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喜欢我”,从而获得价值感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也需要承担起为他们创造沟通机会甚至担任桥梁的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