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酒,一个故事,说酒讲故事。
十三、做酒的英雄
城区一处十分隐僻的小区,走近手机信号都已屏蔽掉。面对上下打量的保安,只好报上房号和事由,并作好登记,保安电话核实后,方作放行。
前日听朋友聊起,有个哥们儿手上有一批好酒,在找渠道合作。好酒的说法在这年头太稀松平常。倒是这人的经历颇有些传奇。朋友不断的游说,让人有了近处打量的想法。
跨出某栋楼的电梯,敲门应声而进,一览无余的住宅格局。屋子中间靠墙摆放着一张茶案,正前方墙上镶着伟人的像框。主人背后挂着一幅尺寸见方的的藏传唐卡。左边立着一尊神龛,供奉着道家三清。其余的地方堆着各种杂牌子的酒或空瓶。
一人端坐在茶案正中,正在沏茶,见有人来访,随后起身迎来。须臾之间,看清眼前的中年人身材魁梧,孔武精神。特别是注视来人的目光,敏锐而有力,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简单寒暄,在茶桌前就坐。几个人喝着主人新沏的茶。滚烫的茶水呷在嘴里,一时不能下咽,轻微的苦涩从舌根传来,借着余味,瞄了一眼茶碗的汤色。主人忙解释到是生普,声音低沉浑厚。
开门见山,话题很快切换到酒上。主人介绍说自己半路出家,机缘巧合才开始接触到酒。凭借着自己的一贯胆识和各界朋友的支持,才踏入这个行业。
随着话题的渐渐深入,他的过去经历大概有了轮廓。曾从戎多年,这个不用置疑。手机里不时有照片得到证实。后来发生的那件事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那年部队探亲,路遇一伙抢劫市民的歹徒,只身挺身相前,身中数刀,最后万幸救回了性命。见义勇为的精神通过媒体报道后,在当时社会引起了不小反响,也被地方各级政府授予了各种殊荣。
说着,指着桌上颁发的几面荣誉奖牌。他又拿起手机上给大家翻看,当年参加首都表彰大会的留影,讲完一脸荣光。相谈过程中,偶尔有人探访,都拱手叫着英雄,这名字听着着实的恰当响亮。
见已到晌午,英雄干脆叫人买了些熟食,就着茶案,端出酒邀约几人边喝边聊。
你来我往,话题自然又转到酒上。英雄因受了重伤提前转业回到地方。做了一些事,不算成功。因特殊身份曾经为几家酒厂做过形象代言,慢慢也从其它渠道了解白酒行业大体行情,就此笃定了选择此行。
推杯换盏,大家兴情上来,英雄掀起衣服露出那次事件留下的几纵隆起的刀疤。此景更助涨了一众人的情绪,结果便成了一醉方休。
事隔一段时间,接到英雄的电话。叫去喝茶闲坐。他公司搬了新址,在一栋写字楼里。
约定时间,几个人到了他的新办公室。面前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英难从上到下装束大变,上次还算正式的着装被一身对襟素衣所取代。头发拢在脑后,留出一脸花白短须,端在陈列着各种酒瓶的古朴的台隔前,远远一副风骨洒脱的样子。
大家一如既往地喝着茶,英雄随后拿过两款没有任何标识的酒,随手抄过几只高脚杯。看样子是让人盲品,他并不急于告诉此酒的来由。
垫底的样酒在坦杯里荡漾,呈现的样子略有差别,但总的来说酒色不错。啜了一口,透出四川泸州产区的明显风格,酒质的秩序很有整体感,表现上没有明显的疏漏,不惜用老酒勾调铺陈,更增加了质的的醇厚,造酒之人算是有良心。
大家相视而笑,首肯了酒的价值,认为可以走流通成为商品了。
英雄难以掩饰脸上的兴奋,坦言所选原酒都是天然洞库里陈化多年,而且酒体成型是请某位行内知名大师所调。他讲到手上这几款曾找无数人品尝过,都一致认为品质好过很多市面上的浓香品牌,好酒之人还戏称它是民间版的”国窖1573"。说完,豪放的笑声在办公室里格外洪亮。
他直言不当传统的买卖商贩,而是要做替广大老百姓甄选既好又喝得起酒的人。为此,他不惜下狠功夫,成功考取了国家一级的品酒师。他既要紧握“英雄”的这块形象招牌,同时通过自身不断充实学习,力争未来还要成为业内的白酒专家。他不断描述前景并自称自己对酒有极高天赋。
英难后来拿出一个茅瓶的裸瓶,简易的标签上印着“洞酒哥”三个字。产品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准备先拿这款酒谈各种渠道试着销售。
最后,他递过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某某某,国家一级品酒师,美酒猎人”,连称谓都透着铮铮硬骨。然而自认为,售酒之人当如此,酒气,侠义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