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有钱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这是最记忆犹新,小时候普通人对有钱状态调侃式奢望。
步入社会之前,对“有钱”的概念是:能吃到自己想吃的,想买啥就买啥。参加工作之后,对“有钱”的概念是:收入超过支出。
这是在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之前,对财富的认知。上文我并没敢用“财富”这个词,因为那时只有对“有钱”和“没钱”的认识,大脑里还根本没有“财富”这个概念,更别提“财富自由”了。
第一次读《财富自由之路》
看到李笑来老师的解释为: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未来满足生活必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总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抽象,甚至不如维基百科的定义清楚易懂:财富自由是指,你无须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而我认为更易理解的定义是:睡后收入大于正常支出。直到第二次认真阅读,才有了改变。
第二次读《财富自由之路》
因第一次阅读没有建立在“只字不差地阅读”上,所以对“财富自由的”概念认知是模糊不清的。直到第二次只字不差阅读,对文中两句话印象深刻:
1、清晰的概念,能对下一步该做什么具有指导意义。
2、我们要的自由,其本质不是财富,财富只是工具;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是时间自主权。
“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是时间自主权”这句话是理解财富自由概念的关键,我们的终极(里程碑)目的实际是时间的自主权。不必再因为钱的问题,在时间上受制于人。
这又引申更高的指导意义:
1、在时间和钱的关系上,用钱换时间是划算的。时间>金钱。
2、财富自由只是里程碑,不是终点。之后还要继续关注成长,否则可能会跌回财富自由成本线之下。
所以,在追求财富自由的道路上,最需要关注的是“成长”,不是金钱。真的成长了财富自然会来。
这篇是再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四节笔记,持续50天,见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