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我从我母亲的嘴里,听到的故事,让我久久的不能忘怀,忍不住写出来。
我生活的那个村子,生活了至少1000口人,大约有500个女性,这大大小小的女性每一个人的人生故事都是一本精彩的微小说,只不过在邻里邻居的嘴里,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从来没有人想过来记录下来,分享出来。
今天的这个女人,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的母亲好像也不知道她的具体的名字,只知道她是谁家的儿媳妇,谁家的老婆,她的娘家是哪个村子的。
这个人是谁,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一个村子里面,一个人的名字可以用很多很多名词来指代,只要指代清楚就没有什么问题。而她也就是个被指代的人。
她最突出的特点,是让人尊重,她又是如何让人尊重的呢。自她嫁到这个家里来,大约过去了18年之久,除了生下两个孩子的那几年,她在村子里安静的生活着,后面一年到头都很少见到她的身影。
只知道她在中山的一个药厂上班,而且上了很多年的班。只有到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才回到老家,陪陪自己的两个儿子。
前些年,她的丈夫和她一起在中山同一个厂上班,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的丈夫被派出所拘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后来由于身体状况恶化,没有办法接着在中山待着,她丈夫就回到了村子里,算是保外就医吧,每隔一段时间要去当地的派出所报个到。
她自己一个人在中山上班打工,赚钱邮寄回家,翻盖家里破破烂烂的房屋,以及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读书上学,她自己孤身一人,当时还有老家的二舅一起在中山,后来那药厂搬到了惠州,二舅买了中山的房子后,不愿意去惠州,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又去了惠州上班。
现在她还是自己一个人坚强的生活着。
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早就了这样的坚强的女人呢?
她来自一个身体残疾的母亲的家庭,后来母亲的身体不好,早早的去世,而她还有个亲哥哥,早早的娶妻生子,尽管她读书成绩很好,学习还很刻苦努力,但是娶进门的嫂子根本就不善待她,将她草草的嫁人了事。
她的婆婆家的情况,几乎算是村子里面最穷困的那几户了,因为婆婆的身体也是有残疾的,而公公一辈子都老实巴交,见了人只会笑了笑。
她的丈夫和大姑姐都没有读过什么书,因为家庭贫困,早早的辍学务农,就是这样的家庭,还是隔壁村子里面,一个好心的赤脚医生给她介绍了进来,因为这个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男子人很好,个子也挺高。
后面她们的夫妻关系也相处的不错,婆媳关系也过的去,总的来说,算是和和美美。娘家的嫂子终于放了心,再也不和这个眼中钉来往,而她也一门心思的发愤将自己的小家庭搞好。
现在村子里面的人见了她总会主动和她说话,亲热无比,因为她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家改造成了2个二层小楼,两个儿子一人一个,而她们原本只有一个祖传的宅子,她另外又付了3W元买了别人家多余的宅子。这足以显示出她的经济实力。
她的公公的弟弟,是村子里面的村支书,但是两家几乎不来往。
但好在叔叔还是很深明大义,每次遇见什么事情,都会主动帮下忙。
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华都在奋斗,在路上,在工作,希望她的晚年幸福灿烂。我断言就算她的两个儿子读书成绩不好,长相不好,看在这么能干的婆婆的份上,肯定有好人家的女儿愿意嫁到这个家庭来的,这个家庭以后会越来越好!
在异乡打拼的日子真的很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心中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才能咬牙走完全程,坚持到最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