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任何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人一样,在北京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工作刚一年的青年医生李医生(化名),对工作有着美好的憧憬和用不完的激情。
但他同时也表示,自己接触这一行时间并不短了,“从本科开始,经过硕士、博士,至少已经有十年了,因为我们学习时有见习和实习,所以在上学时就已经开始接触临床。”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这是李医生对自己为什么做医生给出的答案。他说:“我很喜欢这个职业,对于我喜欢的、确实很感兴趣的事情,第一,我觉得愿意做出成绩,第二,我觉得我有能力做出成绩,第三,做出成绩以后我会感到很开心。自己认可自己就行,你要是想让所有人都认可你,这是不可能的。”
除了喜欢,医生这一职业富有挑战性,也是让李医生选择的原因。李医生的专业方向是外科,他认为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对于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作为一个医生,你的技术好只是基础,你还要会和不同的人交流,你要用不同的方式让不同的人明白同一个道理,这是很有挑战性的。”
但是遇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办呢?李医生说:“遇到这样的人,你只能想我该做的都已经做到了,你就是不讲道理,那咱们就不是在一个体系里说话了。”
对于外界概括的医生活多、钱少、高危的职业属性,李医生也有着很乐观的看法:“医生活多,对我来说很好啊,我刚接触临床,现在还处于住院医培训阶段,而且我对这一行十分感兴趣,我愿意多做多学,能多参与几个手术,我觉得很开心的,毕竟医生的技术是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练就的;要说钱少吧,反正大家都是这样,慢慢来吧,迟早会有解决的办法的;医生职业高危确实存在,合法的危险和非法危险都存在,做手术时暴露在污染环境内,会有感染的风险,这是无法避免的,是医生必须承担的职业风险,至于说要拔刀子的毕竟是少数,真的遇到了只能眼疾手快,这样的事情也不能说因为概率低就永远遇不到,但我自己有了防范意识,会更有准备一些。”
乐观,是李医生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对于让许多人为之忧心不已的事情,他都能以达观的心态去乐观的对待。
对于想要在北京扎根的外地人来说,房子始终都是一个心头大患,但李医生说自己对此真的没有什么压力,“我的理念是两个相爱的人呆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家,房子肯定将来也得解决,但是现在确实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总是想着也没用,倒不如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慢慢来。”
他说自己是傻开心,但是他对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患者接触中,尊重是他最基本的原则,“你尊重别人,再把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都做好,让他觉得你确实是很关心他,我想大多数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不至于无理取闹,真的遇到无理取闹的,自然有相关的体系来规范。”
他的乐观并不仅仅是源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鲜感,对于工作的辛苦他也有深刻的体会,他说:“医生的辛苦没有上限,辛苦已经是工作的常态了,你说你三天没有睡,肯定还有四天都没睡的,你不走到这一行里面确实不知道具体有多辛苦。以前的急诊手术服不透气,做手术时后面有冷气吹着,前面被无影灯烤着,不断的出汗,两个胳膊肘那都能积蓄一兜汗水,现在好一些了,急诊手术服能透气了。”
对于体力上的辛苦,他说这都算不了什么,太累了休息一下就缓过来了,但医生是一个要求很严格的职业,一辈子都要不断地学习,而且要非常细心,尤其是身为外科大夫,“就算是大老爷们也得非常细心”。
还处于住院医培训阶段的李医生,他的医生职业生涯才刚刚拉开序幕,在以后漫长的从医过程中,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品味身为一个医生的酸甜苦辣,自诩神经特别粗大的他,在若干年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在提起经历过的艰难时光,“想起来觉得挺好玩的”。
作者:睿汐,资深媒体人,国医时代创始人,医生品牌策划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健康与公共传播分会秘书长、国医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总编。从事医药类行业媒体十余年,创办了国内首本打造中国医学人文卓越传媒的《国医》杂志,采访国内诸多知名三甲医院院长、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名家等,发表文章200多万字,推出诸多有影响的作品,被业界赋予“中国当代医药界张爱玲”的美誉。已出版书籍《守望——基层医生的生存世界》,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一部关于基层医生的人文纪实类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