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原文解读:
子张问到:“十世以后的制度变易可以预知吗?”孔子说:“商朝因革夏朝的礼制,所增减的内容可以知道;周朝因革商朝的礼制,所增减的内容可以知道。或有继周而起的朝代,纵然百世之后也可以知道其制度啊。”
个人感悟:
还是继续引用钱穆先生的注释:“此章孔子历陈夏、殷、周三代之因革,而特提一“礼”字。
礼,兼指一切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人心之内在,以及日常生活之现于外表,而又为当时大群体所共尊共守者。
孔子论学极重礼,人类社会亦时时必有礼,此乃历史之常。但礼必随时代而变,此乃礼之时;而变之中仍存有不变者,此乃礼之意。”
我个人觉得这话说的是这礼制,也就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即使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仍然存在,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就像咱们现在过春节,虽然很多一些旧的习俗逐渐被新的娱乐方式取代,但很多古老的仪式感依然存在,比如拜年、发红包、包饺子、贴春联等等,尤其是各大平台推出的积福卡这些活动,它不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另外一种文化繁盛。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原文解读:
孔子说:“不该他祭祀的鬼而去祭祀,这是谄媚。看见应该做的事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个人感悟:
这世上就有一种“作”的人,眼高手低,还特别会看上级的脸色行事,领导说的话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一律追捧,其他的事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
有时候职场里总会遇上这类人,如果领导要搬职场,他是第一个抢上前去帮忙的,领导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要去拿什么,甚至领导不开口,他就能提前给领导想到,需要什么帮助,什么时间安排到位。
这样的人,你也不能说没有能力,就人家这洞悉上级心理的水平还真有两把刷子,而且这么强的执行力,如果放在工作上还真是一个顶两。
可是,人家偏偏就是看人做事,假如换作是一个普通同事或者部门集体搬家的活,除非是有上级指定,他是一概不会伸手的,关键时刻还逃之夭夭。
你说你不出手帮忙也行,大家各忙各自的倒也互不干扰,可是一旦要是上级问到了这件事,他又是第一个串出来,说这搬家的工作多辛苦,多么复杂,然后又是如何如何达到结果的话,讲得头头是道,让人第一感觉,嗯,这事做得好,这事大家伙都很出力。
这番肯定,会让人误以为是他在积极统筹协调了一件超级工程,可事实上这人一份力都没有出,他不过是把大家的功劳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放在了自己的头上。
明摆着“邀功”,可还不忘把大家一起夸了,表面上看起来皆大欢喜,实际上是在领导面前为自已加分。
这人吧,要说智商也是相当高了,但是这种伎俩玩几次就行了,如果一直玩下去,你真的以为人们都是瞎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