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妈妈打电话来:
“你们回来没有啊?”
“嗯嗯,回来了。苏州挺不错的,下次带你和我爸去玩几天!”
“我不去,阿姨约我去内蒙旅游的!”
我一听来劲了,赶紧鼓动她:好啊好啊,你不是一直都很向往大草原吗?赶紧去报名,费用我给你出!
老妈是个外向的人,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
她是五零后,家里姐妹三个,她行二。外公一直在外面工作,家里只剩下包括她外婆在内一共五个女人。妈妈是最活络口才最好的那个,所以家中但凡有外出、采买、交际之类的事情都交给她去办的。
父亲说,给她一张地图,她哪里都去得!
可是,仅有的几次跟老妈一起出去旅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一次是去厦门。整个攻略和行程安排都是妹妹做的。祖孙三代四个人订了个大床房,酒店很人性化,不限量不限人数供应早餐。
老妈每次吃完早餐都要额外拿一个鸡蛋和一个馒头放包里。我问她,你拿这些干嘛?她说,我留着给你们饿的时候吃。
好了,一路上她什么小吃都不许我们买。一旦我们有停下来买东西吃的迹象,她立刻凑过来,拿出鸡蛋和馒头,说:“你们饿啦?这里有馒头!”
我们:……
怨念森森。说好的逛吃~逛吃~逛吃呢?
我和妹妹没办法,交换了一下眼神,就说要出去买水果。然后两个人跑出去偷吃了一顿,打包了几个菜回来给她们。
我都有点同情妹妹了,她是一个吃货,跟老妈一起生活久了,都被逼到了只能时不时出去偷吃的份上。
厦门毕竟不算太大,每天走的路也有限。一起去北京那一次我才真正见识到了我老妈的恐怖。
那次是我带着一老一小,住在朝阳区的伯父家里。伯父年纪大了,一个人生活。老妈再三告诫我,不要给伯父找麻烦,他家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这点我是赞同的,每顿饭都只敢吃八分饱。
其实每天吃的还行,伯父特地买了鱼、鸡这些,还包了饺子。可是这样的伙食跟每天的运动量相比就有点跟不上了,没肉啊!
我有低血糖,还比较严重的,每天都要按时按顿吃饭,晚一点也不行。活动量大了就需要补充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不然立马就要发作的。
游览路线和交通路线都是我提前做好的。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收拾好东西,做好准备工作,带着她们去天安门广场排队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和故宫,或者早起去赶开往长城的班车。我背着东西,牵着孩子,走那么多路,疲惫不堪,闻到烤肉烤肠的香气再也挪不动脚步了。
我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我要吃肉!我要吃肉!
看到路边烤肉的小摊,我眼冒绿光,就想扑过去了。只见老妈一脸警惕地盯着我:“我要干嘛?”
“我,我饿,我要吃肉!”我委屈巴巴地说。
“不行!这种路边摊吃了要拉肚子的。”她断然拒绝,虎视眈眈地盯着我掏钱的手:“这两天没给你吃肉吗?昨天还吃饺子了呢!”
我真是太气愤了:“饺子里的肉也能叫肉吗?我要吃大块的那种,最好是牛肉!再说我都没敢吃饱,我要认真吃,你们包的都不够我吃。”
她狐疑地盯着我:“奇怪了,平时在家也没见你吃肉啊,你不是都不吃肉的吗?”
这是平时吗?平时我每天都睡这么少?走这么多路的吗?
去颐和园的那天,我勉强逛了小半圈就觉得不对了,脚步虚浮,头脑发昏,浑身冒冷汗,我知道这是低血糖的症状。翻了翻包,牛肉干、猪肉铺、巧克力都吃完了。我说:“妈,我不行了,我要饿晕了!”她看看我脸色不对,赶紧从包里拿出一个大苹果给我。
我坐在湖边石凳上,啃着苹果,眼睛空洞地看着湖面: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日子啊?肉都不让我吃!不准我花一分钱!这是旅游吗?这是发配吧?我要回家!!
一个苹果吃完,症状没有一点好转,我有气无力地说:“你们去逛吧,我走不动了,我在这里等你们。”
我老妈看了看四周,一下子就怒了:“这才走了那么点路,还有一大半没逛呢!你这不是浪费门票吗!”
我不理她,爬起来往出口处走,我不受这罪了。她看着我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也没办法,痛心疾首地发誓:“以后再也不跟你出来了!这毛病多的,纯粹是浪费门票!”
在北京的最后两天,我跟她商量:“我们去全聚德吃烤鸭吧?难得来北京,总要尝尝烤鸭的味道吧?我请客!”
她断然拒绝:“不行!伯父会让你付钱吗?到时候又增加他的负担!”
我被她念叨的头痛,算了,不吃就不吃吧。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我就直奔菜场买了五香牛肉、鸡爪、烤鸭……我要吃个够!
对于我老妈她们这一辈的人来说,她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固定了。在她们眼里,钱是要攒起来做大事的,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能乱花,小钱花出去不觉得,等到需要大钱的时候才发现都花没了。
她是吃过很多苦的人,身体素质比我好太多,实在不能理解我逛着逛着一定要吃东西的毛病。
而我,只要在我的预算范围内,我就喜欢逛逛逛买买买吃吃吃。
这样两个观念不同的人能凑一起去玩吗?
老妈和阿姨她们一起跟着团队去过了很多地方,相处和谐,那才是她的组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