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随笔

作者: 上下来去 | 来源:发表于2018-09-03 21:16 被阅读102次

    母亲节随笔

          文/上下来去

    清晨,我走在从楼区到老家的路上。早间的薄雾在眼前荡漾,初升的太阳大大的,阳光温暖而柔和。我自西向东,迎着太阳走,平阔的大道上有着我长长的不太清晰的身影。两个骑电动车的年轻人从我身边经过,车筐里装着节日礼品,身后留下一串笑声。一辆漂亮的轿车疾驶而过,副驾驶的座位上坐着一位看不清面目的人,手里捧着一束鲜花。今天是母亲节,一大早就有了节日的气 氛,此时我自然而然又想起了已去世多年的母亲。

    有关母亲的往事有好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时,前方传来汽车急促的喇叭声,汽车的前面走着一位胖子,他挡了前面那辆车的路,这位胖子是个病残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颤颤巍巍,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可能。这个胖子是这段路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到这段路上来走路健身,看他那深一脚浅一脚的样子,路上的车辆行人都躲着他。现在我对母亲的回忆就从眼前的这位有病的胖子说起。

    那是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五八年粮食大丰收,地里的粮食却没收回家,没有人去收,青壮劳力都外出去炼钢铁。五九年大涝,雨水接连不断地下,把庄周围的农田变成了一片汪洋,父辈们冒雨挖了条大排水沟,但无济于事,沟里沟外的水是平的,排不出去,地里庄稼绝收。百姓们靠上边发放的每人每天半斤救济粮度日。这时,我们村胖子的本家哥哥,一位高高瘦瘦的大龄青年娶媳妇了。说胖子和瘦子是本家,一点儿都不错,因为胖子的爷爷和瘦子的爷爷是亲弟兄俩,他们的曾祖父是同一个人。瘦子娶来的新媳妇年龄比瘦子小许多,是一个娇小玲珑、白白瘦瘦的姑娘。娶媳妇,闹洞房是必不可少的,闹洞房的年轻人中,胖子是主力。我那时是小孩儿,也去看热闹。白天农活儿的劳累,很快就驱散了夜晚年轻人闹洞房的热情,唯有胖子热情不减。以后的日子里,胖子一有空就去瘦子家串门儿。后来,瘦子有了自己的儿子。再后来,瘦子把妻子和儿子放在家里,孤身一人去了东北。瘦子的外出,是因为胖子的鼓动。有一次,在庄前的树阴下,我和好多人就在他俩旁边。胖子说“走吧,到咱哥那边去看看,打个前站,一有着落,我和嫂子随后就去,别在家受这个罪了,往后咱弟兄们就在外边混了。” 瘦子走了,临走留下话,说是先到外边去看看,能行,等挣夠了来回的路费就回来接他们娘俩儿去。瘦子走后,胖子到瘦子家去串门儿越来越勤了,甚至于还有人看见大清早胖子从瘦子家出来。一年多后,瘦子的老婆怀孕了。

    瘦子媳妇的身子越来越笨,人们的议论也越来越多。忽然有一天,人们发现瘦子媳妇的大肚子不见了,这时人们的议论达到顶点。

    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莫衷一是。其中有一种说法是:生下的孩子有生命之忧。情况紧急,这时村干部出面了。那时是人民公社时期,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生产大队。我们这村的大队长就是父亲,我的岳母是妇女主任,还有个驻村干部我们都叫他老杨。他们三个人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找到这个刚出生的孩子。首先问两个当事人,当事人矢口否认。后多方查找,在县城北头的一家农户里找到了线索,等赶到这户人家时,孩子不见了。最终在镇南头的一户人家里见到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据这家人说,送孩子的人是个胖胖的男青年,他的一个同学和这家人是认识的,他俩一块来的,没等这家人形成一致意见,放下孩子就走了,说是第二天再来,这都两天了,还不见人影儿,孩子老是哭。这时父亲发现这个女婴的尿布是一块邮寄东西的包裹皮,上面收件人的姓名是瘦子老婆的名字,寄件人的姓名是瘦子的。

    孩子虽然找到了,可麻烦也来了,胖子和瘦子的媳妇死活都不承认孩子是他俩的。那是公元一九六四年农历的十一月,那个月的十五日我的二妹出生了,当时母亲正在坐月子。于是,父亲他们三人就顶着寒风冒着雪花,把这个费尽周折才找回来的婴儿抱到我们家,母亲用她那有限的乳汁同时哺育着两个孩子。一下子添了俩孩子,母亲甭提有多高兴了。事情到了这一步,胖子躲了,一时找不到他;瘦子的媳妇,既不承认也不否认,默默无语,不断的掉泪。时间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耗着,终于有一天瘦子的媳妇撑不往了,号淘大哭,不顾一切地冲出家门,跑到我们家,从母亲的怀里抱走了她的骨肉。并且,吐露了实情:生下孩子后,胖子想扔掉,她不忍心,就先送到外人家里放一放,再慢慢想办法。由于老杨、父亲、岳母三个人行动快,穷追不舍,才及时避免了一个无辜生命的被抛弃。在这个事件中,母亲很受刺激。人家母子团圆是好事,母亲从道理上想得通。但那孩子毕竟在母亲的怀里生活了多少日子,突然间抱走了,母亲一连几天都打不起精神,连奶水都大受影响。事后,瘦子从东北回来了,他自然很难咽下这口气,无奈胖子已经跑了,找不到了。又过了些日子,瘦子还有瘦子的媳妇带上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去了东北。那个男孩儿是他俩的儿子,那个女孩儿就是曾吃过我母亲乳汁的那个女婴。

    公元一九八O年的春天,母亲病重,我日夜守在母亲的身旁。母亲弥留之际,村里的同龄人都来看她。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事。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把村里的人分成了不同的派别,平常日里人们已经很难自愿聚到同一个地方。唯有这一次,人们暂时放弃了争斗、没有了恩怨,心情沉重地来到了母亲的床前。

    公元二O一O年的清明节,父亲的老家里来了几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是瘦子和他的媳妇还有瘦子的弟兄们。当他们得知母亲已于多年前去世了,顿时脸上失去了笑容,唏嘘不已。当父亲问起孩子时,瘦子媳妇说孩子们都很好,他们各自都是一大家人了,都做了爷爷奶奶,他们老夫妇已经有了重孙子重孙女重外甥,如今他们家是四世同堂,人丁兴旺。临走时他们执意要给死去的母亲和健在的父亲磕头,被父亲坚决地阻止了。父亲说,以前咱都是一个庄住着,庄里庄邻的,这都过了那么多年了,您几个都是做了老爷爷老奶奶的人啦,年纪比我小不了多少,老胳膊老腿趴不下了,磕头我可不答应。

    瘦子一家远离故土四、五十年了,这次返乡是有想法的。一是在有生之年他们想见见他们想见的人,可惜他们的这个愿望未能完全实现,他们想见的人,只有父亲一人健在。二是他们这次返乡是寻根之旅,走时带走了他们的父亲和祖父的遗骨,说是回去后重新安葬,也算是对他们家那些已在黑土地上安家立业的后人们的一个交待。

    太阳在逐渐地升高,薄雾已经散尽,胖子还在不远处摇晃着他的身子,胖子是在离家十多年后回来的,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她的老婆和孩子。其实,那时胖子是有媳妇的,有一个已经订了亲还没过门儿的媳妇,他离家时是和这个媳妇一起走的。这时,我又想起了诗人臧克家在他的作品《有的人》中开头的那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活着。

    写于母亲节,公元二O一八年五月十三日午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任铁玲::pray::pray::pray:…“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活着。”
        好文:+1:收录带走了……
        上下来去:@任铁玲 谢谢您。
      • 云端一梦l:💐💐💐🌺🌺🌺
        上下来去:@云端一梦9526 😀😀谢谢

      本文标题:母亲节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ob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