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你,我的朋友圈,我的朋友们。
早上看了一下,微信里有一千多位联系人。有一部分是前同事,不同时期不同公司,曾经共过事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同学,各个阶段不同学校、不同培训机构的同学们。
还有一些是圈友们,比如得到、简书或是其他社群的朋友们;另外就是路上遇到的旅伴,或是机缘巧合相遇的人;当然,更有我的家人和亲密的朋友们。
这一千多个人,是经过时间沉淀的,曾经跟我有过交集的人。从2012年开始使用微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在这几年间,身边的人来来往往,生活也是起起伏伏。六年前我未曾想过,今天会停留在这里。
我是一个自恋的人,自命不凡想法颇多,乐于表达需要出口。翻一翻过去发的朋友圈,内容真是五花八门,频次也是忽高忽低。有时一天连发好多条,自叹为朋友圈高产作者;有时一连多天一言不发,惹得好些人问我怎么没音儿了......
我是一个强烈的人。我的个性非常鲜明,有时一言不合就会拉黑对方。比如动不动就清僵尸粉的人,毫无交情却要求我点赞或是拉票的人,观点奇葩纯属找茬我懒得搭理的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把朋友圈当做记事本,只顾自己尽兴表达,从未细想过所言所行,会对自己以及他人有何影响。我时而深沉时而浅显,时而热烈时而低迷,时而亲切时而高冷。我没有刻意管理过形象,只想以真实的面目示人。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遇到像我这样的人,我会如何对待她?我有时会觉得,待在我的朋友圈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无论如何,非常感谢过了这么久,你们还在我的圈子里。
很感谢那些交往不多,却始终惦念着我的人。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怎么说呢,就连我这样的话痨,也会觉得自己说得太多,实在是太多。
朋友们对此颇有微词。有人说,你一个写公众号的,干嘛要设置三天可见;有人想看我之前发的文字,他们说了印象和片段,然而我自己却找不出来;还有人说喜欢我的文字,三天真的不够看。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考虑过恢复默认设置,可还是回到了三天可见。后来我想过做一个专题,题目叫做《从你的朋友圈路过》,集结那些热度较高的文字,或是我自己喜欢的文字,算是对朋友圈的一个交代。
嗯,我想说的是什么?
可能有些朋友已经知道,我辞掉了还算不错的工作。过去这些年,我一直在做HR,做得还不错,得到了认同和尊重,也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一切看上都很不错。
我曾经认为,我想要的是更高职位更多权力,我也曾为此孜孜不倦。然而,在似乎已经实现了目标之后,我总觉得缺了一点什么。我很焦虑,很不开心。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找寻。我想要劝自己留在原地,然而经历了无数次挣扎,却依然做不到;我花了一些时间去尝试,想要发现新的可能和机会,我走得异常艰难。好在,我明确了前行的方向。
过去,我在企业做管理,工作重点是组织目标达成;现在,我转型职业顾问,专注个体在职场中的发展。我为个体和组织提供职业咨询,共同面对各个阶段各种类型的问题,比如定位、转型、适应、发展以及平衡的方方面面;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更佳方案。
我不知道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以前我并没有意识到。直到有一天,跟一位朋友聊起了成就事件,我突然发现了原因所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知如何填写成就事件,尤其是在简历上。我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凸显自己的实力?是在一个月里连发了几十份offer?是用几个月在专业公司站稳脚跟,并获得了相当的认同?是曾经组织的那些会议和活动?
这些好像都是,但都不是我想写的。我始终在思索,我的价值在哪里?
在金秋九月阳澄湖畔和煦的午后,在异常疲惫甚至有些不耐烦的氛围中,似乎非常久远的过去突然扑面而来。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HR新人,刚刚开始做招聘,对能力素质模型全然不知,甚至不知道如何专业地提问。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我竟会跟部门经理“对抗”,竭力成全一个候选人的入职。
这是一个普通的研发职位,候选人自考本科形象一般,部门经理觉得他学历不理想,而且刚刚经历过裁员,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然而,我却看到在许多候选人中,他难得的真诚,朴素的责任心,不服输的精神,持续的学习和努力,以及对于这个机会的珍惜。
不知道为什么,他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心一意就想让他入职。如今,部门经理不知去处,当年的候选人还在那家公司,是一位资深的行业专家。
过了几年,问题翻新。用人部门把一个“问题员工”交给我,说这孩子桀骜不驯难以管教,留着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赶紧让他走了算了。
我忘了自己具体做了什么,也许我们在树林里散过步?总之我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他颇有品味,非常注重品质,看上去很不一样。
一个人人摇头的“刺儿头”,非常诚恳地坐在我面前。他愿意吐露心声,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他独特的视角,突出的学习能力,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著,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很想给他一个机会。
后来,他留在了那家公司;再后来,他去了更好的公司,得到了更高职位与更好的发展。
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比如,当年来应征某职位的候选人,我发现他跟职位并不匹配,转而介绍了其他机会。到如今候选人还会提及,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有人要求我必须这么做。我的内心似乎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期望帮助一个人找到适合的位置,给他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让他站稳脚跟绽放光芒。
我想,也许我真的是个伯乐,我的确乐见其成。我回想起自己的黄金时代,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有一幕,距今四年前的一次年会。
当开场舞的旋律响起,盛装的姑娘们摆好了造型。平日里朴素讷言的她们,在舞台上在灯光里熠熠生辉。看着这一幕,观众席里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连忙掀起桌布一角猛揩眼泪。我为她们骄傲,更为她们自豪,为了此刻绽放的光彩,为了未来更灿烂的光芒。
我想起过去留下的“好照片”。发现了一个共性:鲜有我的独照,多是与他人的合影。似乎只有在人群中,尤其是以陪伴和支持者的身份,我才会更自在更放松。
我曾遥望未来的自己,在一场盛大的show之后,身着一袭黑衣在流光溢彩中低调谢场。我甚至不需要出现,哪怕不在观众席。这是我的渴望。
我开始回望走过的路。
1999年,踏入职场;2002年,担任HR;2005年,关注职场倦怠;2008年,接受心理咨询培训;2009年,专业能力凸显;2012年,体会游刃有余;2016年,接受职业生涯培训;2017年,接受MBA教育;2018年,关注教练行业......
岁月无声。当年任性骄纵的小姑娘,本可以走一条宽阔的捷径,却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一路有挣扎有迷茫,然而我清晰地看到了下一个站点,只需要调整步伐一路向前。
这是我走过的路,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你所经历的,有一些我也曾经历过。我曾经那么渴望有人伴我同行,如今我愿意陪你一路前行。
过去,我凭着热情与经验,为我的同事们“指点迷津”,为我的朋友们“拨开迷雾”;未来,我依托专业的精深和持续的督导,陪伴我的来访者走过职场的山长水远。
出于职业道德和伦理考虑,很抱歉不能接待过去的同事,尤其是仍在我前东家工作的同事。付费咨询不能提供,朋友间的聊天当然可以。只是我希望我们不执著过去,而是更加关注未来。
当然,非常欢迎前东家及各企业购买咨询服务,服务的内容我们另行商议。
在未来的几年里,职业咨询将成为我的主业,也将成为我收入的主要来源。感谢你过去的陪伴和认可,希望未来依然得到你的支持。
欢迎转发我的文章或名片,期待你能留下评价或者建议,欢迎你能介绍来询者。我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回复,每一位来询者,每一份情意,每一份托付。
具体的流程、收费与内容,近期将在公众号发布。感谢关注,感谢支持,欢迎转发。
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欢迎来到职场惠客厅,聊聊人和职场那些事儿(ID:zhichanghuiket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