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的时候,一边拉屎一边想编校的事情,随着拉屎带来的愉悦感,我想到几个问题。
1,编校标准是什么?或者说编校格式是什么?小菲说,我怎么知道它是错的?我怎么知道我编校正确了?我们需要一个标准。
2,项目工作量是多少?五十页、一百页、一百五十页还是两百页?
3,项目进度和时间由谁安排?
4,项目怎么对接?和谁对接?多少进度对接一次?一页对接一次还是五十页对接一次?
5,编校错了怎么办?扣钱吗?扣多少?怎么扣?
6,这种类型的资料不会编校怎么办?
如果总经办或研编部问我这些问题,我就这样回答。这比昨天的问题要更具体。如果给了我一个项目,我还能问的更具体一些,比如这个公式怎么编校?是这种格式还是那种格式?
当我不知道编校是什么,我就问公司待遇,公司概况这些无所谓的事情。
当我知道编校的工作内容,我就问具体的工作内容。
当我接手一个项目,我就问项目的具体要求。
随着局限条件的改变,我做的事情,思考的问题,也会一步步脚踏实地。当我走到接手项目的局限时,前面的就当成是已知局限处理,不用去想了。我不用去想公司的发展、前景、待遇,这些是分散精力的事情。脚踏实地就是关注眼前的,本职工作。
这个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你观察局限的变化,你去思考局限的意义后的结果。
昨天我问小菲,什么是主宾搭配不当啊?小菲说,信息是……的过程。信息怎么能是过程呢?应该是收集信息是……的过程或者说信息是……的特征。我明白了,这个就是脚踏实地的具体的问题。
在别人看来这是无所谓的,在我看来,这就是我面临的局限条件,必须掌握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