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老师说过“第一性原理”,具体是指任何事情通过层层分解,找到本质。找到相对不变的东西,然后再慢慢优化中间的加工组合环节,逼近不变的成本。
对应的思维是“比较思维”,是小步迭代,逐步优化。但是以前累积的偏见和习惯还在,成本还是很难降下来。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在国外很贵的东西,到中国人做有了更便宜的价格,就是同样的原材料,中间加工组合的创新。
因为国情不同,东西用都是一样的,原材料也一样,然后市场规模、人口需求、国情不同,最终的售价就不同。
英语学习也可以是这样的思路。
口语是最容易学的,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他的流传很广,这就说明他是一种很容易学的语言。
观察到一个现象,儿童学习语言时没有文化,也不认字,他们学成说话。摩门教的传教士传教一年就掌握当地语言,他们在当地传教,他的母语就是弱势语言,文化谈不上,也不是先学的文字,会听说不会读写。
运用第一性原理,儿童学习语言开始是声音和实物的连接,在具体场景里运用是声音与声音的连接,用声音解释这个世界。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具象的,当下的。
反观成年人的世界,文字代替声音,抽象代替具体,回忆和想象代替当下。用这样的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基础都没有,本末倒置,相去甚远。
成年人有一套解释世界的系统,这是优势,能够灵活运用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