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
加布里埃尔·温伯格 劳伦·麦肯
38个笔记
>> 如果你运用第一性原理,一开始就会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真正价值(自主权、地位、任务等)、想要的工作待遇(薪酬、职位、头衔等)和以往的工作经验。
>> 为了少犯错,你还需要在现实世界中测试自己的假设。这个过程被称为“去风险化”(de-risking)。
>> · 我的团队能制造自己的产品。我们拥有一定数量和类型的工程师;我们的工程师拥有合适的专业知识;我们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制造出产品;等等。
· 人们会想要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能解决我们认为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产品使用起来简单便利;我们的产品拥有成功所需的关键功能;等等。
· 我们的产品能带来利润。我们能针对产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超过制造和销售产品的花费;我们有很棒的卖点来推销产品;我们能卖出足够多的产品,以便支付固定成本;等等。
· 我们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我们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做的东西别人很难复制;我们能打造出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等等。
· 市场大到能提供长期商机。有足够多的人想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产品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展;我们的生产规模越大,能获得的利润越多;等等。
>> 一旦你确定了“去风险化”的关键假设,下一步就是实际检验这些假设,证明或反驳它们,然后适当地调整策略。
>> 就像你认定亲戚肯定会来做客,提前预订好了吃住行,结果问了才发现他们来不了。于是,你不得不回头更改所有预订。其实,只要提前简单沟通一下,就能避免这些无用功。
>> “最简可行产品”有助于你避免长时间独自一人闭门造车。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就说过:“如果你不为产品的第一个版本脸红,它就发布得太晚了。”
>> 你做的第一个计划很可能会出错。尽管这是你目前拥有的最佳起点,但你必须经常根据获得的真实反馈进行修改。我们的建议是,在得到真实反馈之前,请尽量少做无用功。
>> “奥卡姆的剃刀”(Ockham's razor)会对你有所帮助。它指出,最简单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当你面对许多看起来都能合理解释一组数据的假设时,不妨先选择最简单的一个研究一番。
>> “奥卡姆的剃刀”不是永远正确的法则,只是为人们提供指导。
>> 各持己见
你这辈子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每个人的视角根据生活经历和当前状况而定,彼此差异极大。
在物理学中,你的视角被称为“参照系”(frame of reference),这也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核心概念。
>> “框架效应”(framing),指的是你展示情况或做解释的方式。当你向同事或家人说明某个重要问题时,会试着以有助于他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描述,为展开对你有益的对话奠定基础。
>> 当有人向你展示新想法或新决定时,不妨先后退一步,想一想其他描述方式。
>> 读者必须意识到(我们也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新闻编辑可以战略性地运用新闻标题,有效调动公众舆论并影响个人行为。
>> “锚定”(anchoring)。它描述的是,人们在做决策时会不自觉地过度依赖第一印象。
>> 只要加上“只订阅纸质版”这个选项,即使没人会选它,它也能起到“锚定”作用,让读者觉得“订阅纸质版加网页版”更划算,仿佛网页版是免费的一样。
>> 他们得到的是为自己量身定制、基于数学算法认为会增加点击量的搜索结果,而不是更为客观的搜索排名结果。
>> 换位思考
世界上的大多数重大问题都与人有关,因此,要想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往往需要深入了解问题所涉及的人。
>> 关键是学会描述你和别人讲述的故事之间的鸿沟,或者说是差异。无论你的想法和感受如何,至少你可以赞同一点:你和另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
>> 运用“最善意的解释”看起来似乎很幼稚,但就像“第三方故事”一样,这个模型并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请你从善意的角度考虑情况。你还是可以接受其他解释的,只是在问题真正出现前先不要妄下评判。
>> 如果别人做的某件事伤害了你,最简单的解释通常是他们选了最平坦、最好走的那条路。也就是说,他们不小心造成了负面后果,并不是出于恶意才这么做。
>>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会让某些人在缺少帮助的情况下难以取得进步。这个概念是指,随着逐渐适应艰难处境,人们会不再试图摆脱困境。他们学到自己无力掌控环境,于是就放弃了尝试做出改变。
>> 进步总在葬礼后
>> 就像你可以被“锚定”在某个价格上一样,你也可以被“锚定”在某种思考方式上。换句话说,当对立的观念早已根植于你的脑海中时,别人很难说服你接受新观念。
>> 人类收集和解释新信息时往往带有偏见,以此证实自己先前存在的观念,这种倾向被称为“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
>> 证实偏差很难克服,以至于存在一个相关模型,称为“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这个模型描述的是,在面对驳斥自己理论的明确证据时,反而进一步探索原有理论。换句话说,当别人试图用事实和数据改变你的想法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你反而会更坚持自己原先的错误看法。
>> “少犯错”的真正诀窍是对抗自己“抛弃新信息”的直觉,接受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范式。
>> “中性思考”的本质在于:在你听完所有相关事实和论据之前,不要对某个重要事件形成自己的看法,直到情况迫使你在不借助所有事实的情况下形成一个观点(这种事偶尔会出现,但比你想象中少得多),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就描述过类似“中性思考”的东西。他提出,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要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 如果我不比对方更了解他的论点,就绝不允许自己发表任何意见。
>> 别相信直觉
>> 你的大部分日常决策都是靠直觉(intuition)做出的。你的潜意识会凭借本能或根据与生俱来的知识,出于直觉自动判断该怎么做。也就是你的常识、第六感、直观感受(gut feeling),根据过往经验和天生性格对环境做出回应。
>> 卡尼曼指出,当你经常做某件事的时候,它就会渐渐在你脑海中形成编码,直到大部分时候你的直觉都会通过“快速思考”接过控制权,让你能无意识地完成任务。
>> 在不确定是该用“快思考”还是“慢思考”的情况下,盲目相信直觉只会遇上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跟着直觉走会让你落入“锚定效应”“可得性偏差”“框架效应”和其他陷阱。
>> 每当遇上不熟悉的新情况,你都应该格外警惕自己的直觉。
>> 有一种方法能让你迅速形成有用的直觉,那就是始终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另一种方法是抓住一切机会,寻找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
>> 事后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巧被称为“五问法”(5 Whys)。你需要反复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直到找出根本原因。
>> 1.为什么“挑战者”号的氢气罐会着火?因为固体火箭引擎有高温气体泄漏。
2.为什么高温气体会泄漏?因为引擎密封接缝破裂。
3.为什么密封接缝会破裂?因为原本用于保护密封接缝的O形垫圈出了问题。
4.为什么O形垫圈会出问题?因为它在超出预期范围的高温下使用。
5. 为什么O形垫圈会在超出预期范围的高温下使用?因为发射当天的气温低于华氏29度(约合零下1.7摄氏度),而过去发射时的最低气温为华氏53度(约合11.7摄氏度)。
6.为什么天气这么冷还坚持发射?因为在发射会议上安全问题遭到了忽略。
7.为什么安全问题会遭到忽略?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内部缺乏适当的制衡。这就是根本原因,也就是造成“挑战者”号灾难的真正原因。
正如你看到的,为了找出根本原因,你可以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 把“五问法”中的“五”可以替换成任何一个数字。
>> 有时候,也许你非常希望某件事是真的,以至于自欺欺人地以为它很可能是真的,这被称为“乐观偏差概率”(optimistic probability bias),因为你对成功的概率过于乐观。
>> 本章要点
· 为了避开思维陷阱,你必须更客观地思考问题。试着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找出根本原因,寻找“第三方故事”。
· 意识到你出于直觉对世界的解释常常是错的,因为存在“可得性偏差”“基本归因错误”“乐观偏差”和其他诠释常见思维错误的模型。
· 运用“奥卡姆的剃刀”和“汉隆的剃刀”研究最简单的客观解释。然后,通过给你的假设“去风险化”来验证理论,避免过早优化。
· 努力尝试“中性思考”,始终避免“证实偏差”。
· 从“魔鬼辩护人”的角度积极寻找其他观点,绕过“过滤气泡”。思考一句格言:“人如其食。”为了活得健康,你需要摄取各种食物。同样,采纳各方观点有助于你成为超级思想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