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联“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表面看来,这一句是诗人问冯著为什么来长安,冯著说是为了买斧头上山伐木,也就是隐居的意思。这样理解当然是行不通的,真有隐居之意,何必累巴巴地跑到京城来买一把斧头?
其实,此中有深意。
“采山”是有典故的,晋代左思《吴都赋》中提到“煮海为盐,采山铸钱”,采山”就是开采山中的铜矿等矿产来铸钱。
“买斧”也是有典故的,出自《易经·旅卦》中的“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意思是旅人在旅途中暂停时,获得了钱财和斧头,可心中仍然不快。后来“买斧”被引申为人在羁旅漂泊、处境艰难时,即使获得了一些工具或资源,依然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定和满足。
所以说,“采山”并非真正的上山伐木,“买斧”也并非真正的买斧头,两者相结合,这两句诗的真正意思应该是,冯著在仕途不顺之际,来到长安寻求“斧头”(指实现目标的资源、方法等),以图“采山”(指谋求发展),内心却是困惑不安的。
“采山”“买斧”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具有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用心去咂摸。
韦应物以这种诙谐打趣的方式点出了这一点,是为了调节朋友的心情,但也反映出了两人关系的亲密融洽,否则,交浅言深的事谁敢做?
韦应物是善良的、善解人意的,是真朋友,因为除了这善意的调侃,接下的两联诗句更是给出了充分的证据——他开始竭力开解朋友。
颔联“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诗人着力描绘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花儿在春雨中默默绽放,燕子快乐地抚育着小燕子。这两句看似单
纯写景的诗句,实则暗含着深意,他是在劝慰朋友:“造化是公正的,万物都在蓬勃发展,你也会如春花、如燕子,终将迎来崭露才华的时机,千万别因一时的失意而失去前行的勇气。”
尾联“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这是韦应物对友人进一步的劝慰,亲切又暖心:“我们去年分别现在又已经是春天了,你两鬓的白发增添了多少?”言下之意:“你并没有长出多少白发来,盛年犹在,你还没有老,一切都来得及。”
一首多么温暖的小诗啊!
第二种解读——
首联和第1种解读相同。
颔联“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依然是诗人问冯著回答,冯著说:“来这里是为了买斧头上山伐木。”伐木的人自然就是樵夫了,而古代“渔樵”一直被用来指代隐士,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冯著仕途不顺,于是心生抱怨,嚷嚷着要出世归隐。当然他只是说说,我们也只要听听就好了,如果真是这样,他就不必跑到京城来了。
颔联“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诗人一笔荡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季景色。为什么突然写春景呢?原来是为了以乐景述哀情,且看尾联。
尾联“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意思是“去年分别现在又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角增添了那么多白发,事业却依然没有起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和对朋友仕途坎坷的深深同情。在乐景的反衬之下,冯著的烦闷愁苦确实愈显突出,越发引人同情了。
诚然,这种解读也能说得通,但是它表达出来的只是一种同情,是在帮着朋友一起慨叹命运的不公,可这有什么用呢?命运又不会因为慨叹的人多,就对你展颜一笑。这种解读给人的感觉是冷的,不像第1种解读,散发出来的是温暖,给朋友带去的是慰藉。因此,我更喜欢第一种解读。
不过,无论哪种解读,这首诗都不失为风格清新、情意深切的好诗,否则也入不了《唐诗三百首》的法眼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