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上,每年都有一些小成本电影,在排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凭借良好的故事和质量逆袭,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成为当季电影圈津津乐道的谈资。
无疑,《逃出绝命镇》就是一部这样的黑马电影。它以450万美金的制作博得2.5亿美金全球票房,横扫各大电影奖项,烂番茄新鲜度一度达到100%,至今仍然维持着99%的亮眼成绩。如此大的反差,难免引起观众的好奇,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才能让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一个周末,黑人小伙克里斯跟随白人女友罗斯一起回家拜访她的父母,来到女友家后发现这里的人都很奇怪:礼貌却行为古怪的白人父母,酗酒暴力的白人弟弟,常常揽镜自照,突然流泪的黑人女仆,喜欢在深夜里练习跑步的黑人管家,以及聚会上摸着他强壮的手臂啧啧称奇的宾客,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极不寻常。
这样的不寻常,让他感到恐惧不安。他就像是一个猎物,被放逐在白人的领域,然后任他们欣赏,把玩。当他发现聚会上穿着老气,行为怪异的黑人宾客,竟然是之前失踪的摇滚歌手后,他立即意识到这里的危险,想要逃离,却不幸落入圈套,真相也随之大白。
原来这是一家经验老道,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罗斯负责在外寻找黑人“猎物”,将他(她)们骗到家里,由母亲负责精神催眠,弟弟负责暴力制伏,再由医生父亲将生命垂危的白人脑子换到黑人健康的身体,使白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貌似常规的设定,却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走向。
种族歧视,一直以来就是美国电影里老生常谈的话题。《为奴十二年》里,奴隶主对黑人物质和身体上的压榨和奴役,《隐藏人物》里在侮辱和抗争中成长的黑人女性,《飓风》里即便是风靡一时的黑人拳王,也逃不过被诬陷入狱的命运。我们在许多电影里看到的黑人角色,多半是以被讽刺和非正常对待的形式出场。
但《逃出绝命镇》要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种族歧视的问题。它是对剥夺人权的控诉,对进入黑暗的灵魂的救赎,它将种族歧视和恐怖元素融合,用一个另类的故事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做生命的旁观者。
图片来自网络有网友评论,这是一部很难去定义的电影,编剧将催眠的老梗放到了更复杂的人种关系下,化平凡为恐怖,是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和立意。
事实上,不只是催眠,影片中还有大量令人称道的细节铺设,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辛辣的讽刺了这种变异的种族现状。比如克里斯的黑人朋友对他开玩笑的说:永远不要进一个白人女孩的房间。比如聚会上的无声拍卖,克里斯走上二楼后,一楼宴客立即禁言,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楼上。
绑架,失踪,重新出现,换脑,殊死搏斗,成功逆袭,整部电影给出的信息非常完整。悬念设置,层层递进,最后撕开真相,影片的每一个节奏都卡的恰到好处。尤其是克里斯绝地反杀桥段,直接果断,不留余地,让人拍手称快!就连影片快结束时,也要冒出一辆警车,让你的心提到嗓子眼上,看到警车下来的是克里斯的黑人朋友,高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听说电影在国外放映时,观影的黑人兄弟们高声喝彩,掌声不断,令在场的观众一度以为自己是在看“现场球赛”。
电影之所以能成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除了它匠心独运的结构和故事之外,还有它对现实的影射。
这个绝命的小镇就像是当今社会的缩影,人们一面自诩公正平等,一面将他人当做劣等族群看待。就像影片中的白人,一面支持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对黑人的体能优势赞不绝口,一面暗地里囚禁黑人的灵魂,剥夺黑人的生命。
当今社会中,很多时候,歧视的对象,不仅仅是黑人,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承受者。
歧视亚裔,歧视女性,歧视单身者,歧视低学历的人,歧视残障人士,歧视有过犯罪前科的人。对于这些受歧视的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是一次声严色厉的刁难,一场静默无言的循环绑架。
这些被歧视的人,除了批判、制止歧视者的劣行之外,他们要怎样才能逃出这场庞大的困局?
诚然,电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像克里斯一样,时刻保持怀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