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6月23日开始,全国高考分数都陆续的出来。紧接着全国很多人都谈及了怎么填报高考志愿。大多数都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自己关于填写高考志愿的想法。
其中,有几种声音特别多又很有代表性。“千万别填XXX专业”,“千万别去XXX城市”,“千万别填XXX学校”。哀怨中夹杂着些许无奈,他们不是在教学子填高考志愿,他们是在对自己现在或者过去的境遇抱怨,甚至后悔过去的选择。这种声音高考学子要警惕,家长要警惕,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在建议而是打着建议的名在发泄。
估计有很多人后悔当初的选择,原因可能是对自己现状不满。如果人人都能遇见未来,那必定会选择4年以后爆发的专业,但是未来本来就是不确定性的。我们当年填写高考的时候,很多同学填的土木工程。因为当时房地产大热,房地产行业的专业人员需求大,工资也相对高。但是,四年大学毕业后,房地产发展降速,很多同学去了工地搬砖,环境不好待遇不好。于是,就有些同学对过去的选择不满,如果有后悔药吃,他们肯定不会在选土木工程。所以,有些人强烈的建议高考学子千万别填土木工程啊。
02
一届又一届,依然有很多大学生抱怨志愿没填好。即使互联网信息这么发达的年代,网上什么专业出来工作干什么都能查的一清二楚,还是有很多学子依然迷茫不知道怎么报专业。我自己当年也是什么都不懂,没人给参考意见也没有过来人指导,反正就是随便填了几个重点学校随便填了几个专业。幸运的是能够进入一所211大学读书(211给人带来的资源确实很多,如研究生保研和暑期夏令营),不幸的是进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在大四我就放弃了考研而是选择了去工作,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那么,我是否也要建议高考学子千万别填我们专业呢,因为出来很苦逼,不是烧锅炉就是搬发动机。然而,我不会,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根据个人情况去填写匹配志愿才是对的。
我在网上看到的最诚恳的建议就是依照个人情况去填写。如果学子已经有自己方向了,那么你果断的去追求你的方向吧,填写自己方向相关的学校和专业,燃烧你的小宇宙。然而,大部分学子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这就涉及到对未来的判断去填写志愿,但是对于不知道自己方向的学子,应该增加未来更多的选择可能性。所以,才有了先城市,后学校,再专业的顺序。先考虑城市,因为大城市的企业多、工作岗位多、包容性也更强,可以更容易找实习、可以开拓眼界,即使专业不对口也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在考虑学校,是因为学校的名气将来会给你更多的选择,比如有些企业就只去一些学校招聘;当然企业也更愿意招聘一个好学校的学生,即使这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排名不如次一点的某个学校,企业也更愿意招聘这个学校的学生。最后考虑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也隐藏着选择性,如一个金融的学生和一个会计的学生,会计以后多数都是从事会计,而金融也可以从事会计,并且还可以去银行证券公司做其他工作。
所以个人情况个人选择,今年我堂弟高考完。报志愿时,我只会给他提供更多的信息,让他了解更全面。比如他会问我金融以后出来干什么?数学专业以后出来能干什么?我都会一一作答。但是,我会先问他自己有没有感兴趣的方向,他说没有。我会在问他,有没有想去的城市,在问他有没有特别想报的学校。他都说没有,对于这种没有方向的,我就会建议他先考虑城市后学校再专业,尽量增加自己的可能性。然后在圈出几个学校和几个专业,供他选择,最后的决定权在他手中。
03
最后,要说的是即你高考填写志愿不满意,专业不满意,那也应该放下,不要当一个怨妇总是埋怨过去。过去的事情我们已经无法控制,但是未来我们可以创造。专业不喜欢可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找自己想做的工作,一切都还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也是工作后转了方向,抛弃了本科专业,后来又在自己工作的方向内考了研究生。
无论如何,命运始终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小船的舵手,要驶向哪里由自己决定,即使可能会出现一两次的航道偏离,但都有修正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