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责自负】
“谁家没个事儿呢?!”
这是农村乡邻乡亲常念叨的一句话。
不到凌晨4点,急促的几声狗叫吵醒了昏昏欲睡的几人。
这是刘家老太爷去世的第三天晚上。连续守了两夜的小梅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只要搁一个枕头,她立马能睡过去。可是,她不能睡。
小梅揉着眼睛走出大门,迎面碰见两个拿着手电筒的中年人走来。
两方都有些生疏。因为常年不在家,小梅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倒是对方先开了口:“给我个麻袋吧,一会儿得买鸡。”
哦,是的,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小梅还在思索,家中掌事的大伯立马从屋里出来,顺手从屋檐下掏出揉成一坨的麻袋。
两人接了麻袋,没再闲语,匆匆忙忙地骑上电瓶车消失在夜空。
“这么早吗?”小梅有些好奇。
“他们要去远的一个镇子买,骑车都得一个小时。”大伯继续道,“买鸡鸭这些牲畜就得早点,晚了就被贩子买走了。”
还没等小梅回屋坐下,远远地又一盏灯光慢慢靠近。
瞧清楚了来人,小梅笑着打招呼。对方安慰了小梅几句,便转身进了厨房。
小梅知道,早饭班子的人陆续就要到了。
在农村,流传着一句古话:白事不要请,红事要开口。
这意思是说,要是谁家有喜事一定要上门请别人参加。而要是白事,不需要也不要请别人,只需要一挂鞭炮,乡亲地邻便都知道了,自然慢慢的就会有人聚拢帮忙了。
看着陆陆续续到来的乡亲,小梅心中五味杂陈。换作以前,小梅很不理解:何必为了不相干的人辛苦自己?!
厨房炊烟袅袅升起,唤醒了躺在山后的朝阳。
小梅喝了一口暖暖的粥,一股暖意直达心底。
刚将碗放下,早饭班子的几个阿姨就开始过来收拾碗筷,擦拭桌子。
小梅心下感激,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便道了声谢。
几个阿姨连连摆手,“谢什么谢,谁家没个事儿呢?!以前我们家过老人,你爸妈不也是一样忙里忙外。”
小梅瞧了瞧父母疲倦的脸庞,又看了看忙碌的众人。第一次重新理解了“人情”二字。
刘家老太爷出殡定在第四天。
又是一夜未眠的刘家亲众走路都开始有些摇晃。
大家现在一旁,听从着丧事主管的安排。说是主管,不过是主家选了一个情谊深厚的乡亲帮忙张罗。
主管一边清点着忙活各样事件的人数,一边交代注意事项。
小梅草草看去,院子里至少站了二三十人。都是一大早就赶了过来,四下忙活。
吹拉弹唱的声音开始响起,小梅双手捧着老爷子的遗像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后跟着抬着棺木的乡亲和自家亲众。
一声大呵,小梅赶紧转身朝棺木跪下。
抬棺的这些人里,有小梅熟悉的,也有小梅不认识的。
但无一例外的是,都已上了年纪。花白的头发浅浅盖在头上,脸上的沟壑逐渐加深。似乎是气力有些不足,七八步的距离就得大呵一声,拄着竹竿歇几秒。
小梅不由得想起网上曾经流传的一个视频:年轻一辈接班,抬棺送村里老人入葬。画面有些感人,但远不如如今小梅所见的泪目。
送走了刘家老太爷,小梅随着父母答谢众乡亲。
“说那些干什么,谁家没个事儿呢?”
大家没在意,又开始继续忙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