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文化的流俗

浅谈文化的流俗

作者: 大别山_071d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15:02 被阅读0次

谈及文化,人们总会自心中燃起一股自信感,那是千年来智慧的结晶。然而,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难免有所流俗。博大精深的周易爻辞,摇身一变成为路边摊上算命术士口中喃喃所语的说辞;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法,由居心叵测者穿上了迷信的外衣赚取香油钱。

而若沿着流俗的支流向上追寻,正本清源,则不难发现,道家鼻祖老子,从来没有练过丹药;佛门宗师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建立过道场。纯粹的文化在历史长河的流淌中,难免染上污渍,失其本来面目。朱光潜先生在文化的十字街头中,对此表达了无尽的惋惜。南怀瑾先生对文化的传承上,也充满了感慨。

文化流俗至今,以至于世人谈及佛法,映入眼帘的便是整日无所事事,敲着木鱼的和尚;谈及道家,便是炼丹打坐,一心长生不老的神仙之流。在这样的印象中,众人只是被文化的流俗面所迷惑,而未能深入了解到文化的核心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了。

六祖坛经云:“人能弘法,非法弘人。”文化流俗的实质,是承法者的流俗。三国志确实是一部历史的文化著作,而衍生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其实质已经发生了流俗。如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批判,“诸葛多智而近妖”。易中天先生也曾对此评判,称其是小说的肤浅。再次发生流俗,到了戏台上,乃至于曹操外貌就长着一副白脸,生怕旁人不知其阴险狡诈。说书时,一谈及曹操失势,平民百姓无不拍案叫好。实则,这些都是流俗于民间的形象,并非历史文化的本来面目。仅举此例而观,受众从文化研究者,流俗到小说读者,再流俗到路边摊上的听书人,听之博取一笑。由此不难得出,文化的流俗实则是承法者的流俗。

那么,若要真正传承文化,也必然要由承接文化者自身努力,抛开对流俗一面的主观成见,自其源头一览众溪。若要具体地实践,那便是从各门各派的经典中寻求了。于佛法而言,便要从各部大乘经典中,真正了解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具体内容。弄清经文中的含义以后,才可以算是了解这门文化。反之,若是无视经典,从流俗的现象而言,局限于某段历史或某个事件,大谈佛门之避世虚无,显然是立不住脚跟的。道家,儒家,无不是如此。

若弘法者自强不息,纵使身处文化流俗的今日,也终有希望于流俗处辟得一潭清流吧!

����=�؄���

相关文章

  • 浅谈文化的流俗

    谈及文化,人们总会自心中燃起一股自信感,那是千年来智慧的结晶。然而,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难免有所流俗。博大精深的...

  • 流俗

    入世之人未免流俗。适逢盛会,遂作一阿谀逢迎之篇以颂老板之志: 岳嵩浩歌意气轩,晓乘野马入云天。峰峦叠翠拔地起,扶摇...

  • 流俗

    姑娘,你没牵好你的鹿,迷失了路,撞进我心里,我好像也迷路了……

  • 流俗

    农村寄宿制小学,国家要求必须有浴室,于是,校长把教学楼一楼的楼梯间改造做了浴室,买了个美的热水器,算是给国家交差。...

  • 《浅谈班级文化》

    《浅谈班级文化》 8月4日下午,我有幸和老师们一起来到夏津一中聆听了,童其琳老师的《浅谈班级文化》。...

  • 《浅谈班级文化》 8月4日下午,我有幸和老师们一起

    《浅谈班级文化》 8月4日下午,我有幸和老师们一起来到夏津一中聆听了,童其琳老师的《浅谈班级文化》。...

  • 2018-04-09

    ——浅谈快餐文化与经典作品 “快餐文化”,顾名思义,因方便快捷而被人所青睐的文化。...

  • 浅谈文化

    文化,很难一言以蔽之。它常和政治、经济这类高大上的名词并称,可见其重要性。文化博大精深,又是具体到细枝末节的。丰富...

  • 文化浅谈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集大成。 但他们这些叫创造力吗? 四大发明,是他们原创的...

  • 流俗地

    转一篇我非常喜爱的书评。 《流俗地》洋洋洒洒,写得令人沉醉。它的质感氛围是热闹的,市民社会里的人声、车声、吆喝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文化的流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ba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