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关于妈妈这辈的老人中,为什么有很多是过度付出型人格。因为他们过度付出的背后是不够爱自己,觉得老公孩子高于自己。相应的,在面临困境的时候自己不会去抗争,而是寄希望于老公孩子,希望他们能解救自己。
这段话有点触动我。代入下我的家人,我妈应该挺符合的。她是典型的付出型。万事以家人为先,几乎不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可惜的是在饮食上并没有给我多少带来多少慰藉,最多的只是饱腹,谈不上营养和美味。她遇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好不容易做了决定,又会患得患失,老想着若是当时那样,会不会和现在不一样。她遇事也不愿抗争,寄希望于别人。
尤其最近几年这样的性格愈加明显,总觉得她的能量逐年降低。也许是家里接连好几件事对她的打击太大。也许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没有之前健康,心态上也比较悲观。总之每次和她视频后,我的能量也会受她影响降低一些。
但我婆婆和我妈恰好相反,她并不符合上面的观点。
婆婆对家人也是过度付出型,家里家外很多事情她都调度得井井有条。她年轻时候也遭遇了很多生活的挫折,但她整个人能量很高,很多事情并没有打倒她对生活的热情。她善于用自己的方式抗争,也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善了生活条件。每次和她沟通,总觉得她有使不完的劲,她的能量流动也会感染到我。
反思她们的不同,除了性格原因,年轻时候的经历也有一定影响。
妈妈自从结婚后,家里大小事都是我奶奶做主,分家后是我爸做主。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大事她只跟着别人走就好,没有独立做过决定,也没有独自承担过决策的后果。经济上不算富裕,生活中也有小矛盾,但整体生活比较顺利。
但我婆婆从结婚就开始了hard模式。不受公婆待见,家徒四壁,公公虽然心疼自己的老婆,但也不会公然违抗自己爸妈,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抗争。所以是婆婆主导把这个家从泥潭中一步步拖出来,拉扯大了两个孩子,最大程度给了她们家庭的温暖。这些苦难经历让她愈练愈勇。
在和她的相处中我觉察到,虽然她会优先家庭,但她也会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需求,不是好吃懒做。相反,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她也爱吃、爱做各种美食。空闲时间,就自己张罗各种美食,还创新或复刻了好多家庭小吃,口味和外面卖的有一拼,还健康好吃。除此之外,凡事生活中有需求的事,她总会想各种办法去解决、去满足。
回到文章开头,是不是女性就一定会过度付出呢?
因为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一定的付出和牺牲是必然的。过去的女性无法选择,她们的使命就是维护家庭,而现在的女性虽然有了更多选择,但大多数女性在家庭的付出上远远高于男性。(当然那些命很好的女性除外。)
如何在为家庭付出的同时,也能保持自我,尊重自己的需求呢?
以前的二人世界有大把个人时间,我可以随心看书、写字、去游玩。可马上就要迎来小生命,我不可避免要牺牲大把个人时间去照顾ta. 即使如此,我希望能留出自己支配时间,放空自己,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次,在我的内心排序中,阶段性可以把宝宝排在前面,但过了这个阶段,还是要以自己为先。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最后,营造和谐家庭,有坚实的大后方。尤其关于留自己的时间,要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这点可能对情商有限的我比较难,我需要站在更长远的立场来对待生活中的鸡零狗碎,避免陷入短期思维出不来。
虽然会大量付出,但只要保持自我、尊重自己的需求,我仍然相信我可以主导自己的生活,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任何时候,我都有选择,如果当下不快乐,我有选择快乐的自由。
很多时候我的情绪和能量会受到亲近的人的影响,希望我的能量能越来越强,反过来影响她们,比如我的妈妈。她还不到花甲,生活仍然有无限可能,需要自己的去抗争。也以此来警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