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应链的角度看时而身处蹦迪和时而又身处ICU之中的“二师兄”
从最近几年的宏观经济看,有些品种甚是热闹,一度成为热门畅销品,成为各大企业的座上宾,而一时又被打入冷宫而遭受冷眼,一度价格跳的老高,一度价格跌入谷底。
今天,成为晓闲这篇文章的座上宾的贵客就是“二师兄”生猪和它们的爸爸各大生猪养殖企业。
1.行业表现
从2019年8月份开始,国内生猪价格开启了浩浩荡荡的上涨走势,生猪价格从低点一路上行到最高峰时超过50元/kg,生猪价格的暴涨也导致了猪肉价格大幅飙升,猪肉价格最疯狂的时候是在新冠疫情爆发的那一阵,当时在晓闲老家那边,由于疫情防控,猪肉价格一度突破了50元/斤。
伴随生猪价格暴涨而来的是各大生猪养殖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爆发式增长的浪潮。
国内生猪一哥牧原股份在行业最辉煌的时候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养猪界的珠穆朗玛峰,2020年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274亿元,相比于2019年利润增长了250%,相比于2018年利润则上涨了约49倍,而其营业收入在2021年年末达到了789亿元,营业收入巅峰于利润巅峰的晚一年实现。
不过,虽然盛宴来的迅猛,让人狂欢,但随之而来的悲剧也来的迅猛。在2021年中,生猪价格开始持续下跌,在国内生猪期货上线之初,国内生猪价格维持在22元/kg左右,但是,后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最终于今年4月份价格下跌至12元/kg左右。
国内生猪价格在2年的时间内下跌超过70%,伴随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来的是各大生猪养殖企业的营业收入大幅下滑并陷入亏损。
2022年一季度,一哥牧原股份亏损51.8亿元。其他猪企纷纷于今年一季度报亏。而在2021年年末,三哥正邦股份累计亏损188亿元,拔得行业亏损榜头筹,身居状元之头衔,而生猪二哥温氏股份累计亏损134亿元,收获行业亏损榜榜眼,而新希望则以亏损99亿元的成绩摘得亏损榜探花之头衔。
从这样的背景趋势来看,二师兄们从身份尊贵到遭人唾弃似乎并没有经历多久的时间。
在今天的文章中,晓闲不会去分析生猪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也不会去谈生猪价格的未来走势,而是想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看为什么二师兄的境遇为什么如此多变,也是为了分析一下这个行业的供应链模式的特性。
2.行业特性
为什么生猪养殖行业会有如此多样的表现呢?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用行业具备很强的周期性来一笔带过。
我们一般认为生猪养殖行业4年为一个完整的周期。4年中,生猪价格会经历其价格的低点,然后在2年内又会到达价格的高点,再过2年的时间,生猪价格又会回到价格低点。
2018年5月份左右,生猪价格跌入了谷底10元/kg左右,而在2019年12月左右生猪价格达到40元/kg左右的历史高价,而到2022年4月生猪价格再次回到了11元左右的低价,从2018年5月到2022年4月看起来生猪价格的表现正好是一个完整周期。
这个说法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过,晓闲并不能确定这种说法是否始终有效,因为目前4月份刚刚结束,生猪价格是否已经触底这个问题恐怕还是未定之数。
过去4年的生猪周期的原因与以前的生猪周期的原因不同。
原因一:本次生猪周期的推动力来自于外部
造成本次生猪周期的推动力主要是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
2018年席卷大陆的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是国内的生猪产能在2019年年末时下跌至3.1亿头,相比2018年下跌超过27.5%。
而非洲猪瘟是2018年首次出现的,非洲猪瘟席卷国内养猪场,侧面暴露了中国的养殖业的防护不足的问题,当然这是后话。
由于猪瘟的首次爆发,且力度非常强大,这样的外部干扰因素属于首次,这本身就与以往的周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以往行业并未遭受如此巨大的重创)。
而同时,由于猪瘟的迅猛爆发,它会间接强化国内生猪养殖体系的抗外生灾害的风险,进而减少生猪产能遭受突然性的外部袭击的风险,而这也是首次。
而环保政策的趋势是单向的,政府对提高生猪养殖的清洁度的要求是逐步提高,而不是提高之后再放松,这就意味着部分环保条件不达标的生猪产能将会逐步被淘汰出市场,这会提高行业抗风险的水平,并可能会平抑行业的波动性。
换言之,从外部因素看,过去4年一个周期的生猪周期大概率会在未来有所延长。
原因二:生猪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快速提高
过去的生猪行业的产能非常分散,国内生猪产能前10强的总产能不过占全国生猪产能的8%,这是一个非常低的市场占有率水平。
行业产能分散注定了生猪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当生猪价格下跌时,由于无利可图且没有资金维持,小型的生猪企业或者养殖户就会尽快减少生猪养殖量,以减少亏损,或者暂时完全放弃生猪养殖以避免亏损。
而在生猪周期底部时,龙头生猪养殖企业却因为企业、资金实力充足而维持现有业务,或者适度萎缩业务。因此,整个行业的产能会有所收缩,进而减少行业供应量,带来生猪价格上涨。
而随着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户和小企业发现有利可图,又会快速进入行业,甚至扩充产能,导致整个行业的供应量明显增加,由于供应大幅超过需求,最终又导致价格暴跌。
导致4年一个生猪周期的原因就在于行业内的产能的无序扩张和收缩。如果行业的产能扩张和收缩变得有序,那么,整个行业的周期将会延长。
当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的产能规模不断扩张时,它们可以很好地平抑行业的产能波动水平。
国内生猪价格在2021年和2022年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底部,而到2021年年底时,国内前5大生猪养殖企业总产能已经达到了13.41%,相比2020年,该指标上升了近5%,集中度大幅提高。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高,龙头企业的话语权将会逐步提高,最终会主导整个行业的周期性规律。而由于本次生猪周期的猛烈程度大幅超过以前,行业产能过剩程度较严重,带来的影响将是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的强度会得到强化,进而带来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又平抑行业的波动性。
化工企业中有2类产品具有类似的特点,乙烯和丙烯基本上价格非常稳定,在各类化工品中算最稳定的品种,乙烯和丙烯年产量都是3000万吨左右,属于产能非常大的化工品。
晓闲认为这2个产品价格稳定的原因之一是产品产能的集中度比较高,国内生产乙烯和丙烯的企业基本上大多数都是大型的化工企业,且大多数都是大型跨国企业和大型国企,小企业很少,正是因为集中度比较高,龙头企业维持了行业的相对稳定。
3.供应链模式
表面上看,生猪养殖行业的价格剧烈波动来自于它自身的周期性,不过内在的原因却在于行业的供应链特征,也就是晓闲曾经说过的行业天然采用的是推式供应链模式。
生猪周期为4年,是与生猪的养殖周期有着紧密关系的。
每一头猪养大都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而生猪养殖行业要想大幅提高生猪出栏量,并不能单单通过让母猪生下更多幼崽实现,毕竟每头猪每年能产的小猪量是有限的。
在行业产能大幅萎缩的前提下,企业要想卖出更多的生猪,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获得更多的能繁母猪,能繁母猪数量增加,同时随着每头母猪下崽数量增加,二者叠加影响下生猪出栏量就可以大幅提高。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生猪养殖企业要想提高产能,其中的关键还在于能繁母猪的规模。
不过,对于整个生猪行业而言,能繁母猪规模的增加并不能凭空产生,必然意味着能繁母猪产下更多的母猪,并且能繁母猪从出生到可以下崽的周期预计在7-8个月左右,因此,叠加能繁母猪规模增加和下崽规模的同时增加,整个周期预计在2年左右。
也就是说,行业内用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能的大幅增加,带来了生猪周期从低谷到顶峰的转变。
不过,为什么生猪养殖行业的供应链模式导致了生猪周期呢?
生猪养殖行业采用的供应链模式为推式供应链模式,行业内的产能和库存推动力来自于上游,而非生猪养殖企业的下游或者终端用户。换句话说,生猪企业根据自身的判断来扩产能,提高生猪产量。
当企业发现目前生猪养殖的利润比较可观时,开始扩展产能,而扩产能的周期持续2年左右的时间,结果等企业开始享受产能扩充的果实时,此时行业内的总产能已经扩充了2年,行业内开始集中体会到产能扩充集中爆发的后果,行业开始慢慢进入下行周期。
不过,遗憾的是:对于生猪养殖企业而言,在公司产能处于高位但行业开始从周期顶峰向下走向行业低谷的过程中,企业却无法实现产能的下滑。
有些企业可以有效地面对行业下行,但有些行业压根无法应对行业下行。
对于某些行业而言,比如钢铁行业,一旦粗钢产能进入产能过剩状态,企业还是有一些应对方案的,比如可以选择降低生产量或者停产部分产线,比如生产线永久性停产,当然,企业还可以选择将粗钢生产线改造成其他类型的钢铁产品,比如从普冷钢卷转向特种钢,以实现差异化竞争,降低普冷钢的供应量。
而对于有些行业而言,一旦产能过剩,企业可能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可能需要等行业逐步恢复,因此,整个行业下行周期或者低谷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生猪行业就属于这一类型的行业。
对于生猪行业而言,一旦产能过剩,此时,商品猪在持续消耗原料,而同时养殖场中的能繁母猪数量基本不变。
由于生猪价格大幅下滑,而生猪养殖成本并没有同步下滑,甚至成本还会上升,其结果就是养一头商品猪或者一头母猪,企业都在持续地亏损。
一般的,国内的猪粮比为6:1,当生猪价格与每公斤生猪的养殖成本低于6:1时,生猪养殖企业就会进入亏损。
对于陷入亏损的生猪养殖企业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大量屠宰商品猪和能繁母猪,以实现行业内的产能快速下降,不过,这种方法却无法有效实施。
大量屠宰生猪的行为是不现实的。
对于单一的生猪养殖企业,企业可能并不具备生猪屠宰能力,大规模的生猪屠宰需要有相应的资质,因此,商品猪的出栏量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的下降。
即使整个行业有短期内大量屠宰生猪的产能规模,快速提高生猪屠宰量反而又会给下行周期中的生猪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短期内生猪屠宰量的快速增加,市场中的猪肉量将会在短期内爆发式增加,结果导致了短期内的供大于求且可能供应严重过剩,进一步导致猪肉价格暴跌,猪肉价格的暴跌又会导致生猪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这对于生猪企业而言非常危险,因为这种行为会导致生猪养殖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减少。
除了生猪价格的持续下降的影响外,生猪养殖行业集中抛售生猪会产生行业内的恐慌情绪,这又在情绪面加剧了生猪抛售带来的生猪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并打压消费者消费意愿,消费者会担心肉价会暴跌而暂缓购买猪肉,其结果将是生猪价格进一步下跌。
换言之,在生猪价格下行期中,生猪养殖企业抛售生猪的行为会加速生猪价格的下跌。
而对于能繁母猪的困境也让企业很为难。
对于生猪养殖企业而言,能繁母猪的规模是企业的生命线,母猪的规模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规模,企业要想未来有较大的规模,企业需要保留比较多的母猪规模。
对于行业而言,大量出售能繁母猪并不能解决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大量屠宰能繁母猪又可能会危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企业缺少有效方法去降低母猪产能。
另外,对于生猪养殖行业而言,一旦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其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商品猪的规模太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与能繁母猪的规模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企业的能繁母猪在生猪数量中的占比相对比较小。
因此,概括而言,生猪养殖行业陷入的困境是行业需要快速降低产能规模,但又缺少有效手段去降低产能。
其结果就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所有企业都需要面临价格持续下行的影响而亏损。
对于行业而言,由于企业都集体亏损,因此,各企业都会选择减少母猪繁殖量,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量逐步下降,行业局面明显改善。
关于行业更加复杂的表现晓闲这里不再做过多的介绍了,晓闲这里列出生猪一哥牧原股份过去的核心数据。
表1 牧原股份核心数据
表1中所称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指的就是牧原股份公司所拥有的生猪。
对于牧原股份而言,一旦行业陷入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周期,公司所持有的全部生猪将可以供公司至少未来4个月的销量,而生猪从出生到可供销售的周期为6个月左右,因此,生猪行业推式供应链模式以及生猪周期较长的特性决定了当下的生猪行业始终在周期之中。
不过,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晓闲不再进行牧原股份供应链模式的详细分析了。
文章的最后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
请大家思考一下,生猪养殖行业的周期性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改变的话,生猪养殖产业和生猪养殖企业怎么做才能逆天改命呢?
今天的文章不会谈这个问题,如果你有答案,希望交流的话,请在公众号后台给晓闲留言,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聊一聊这个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