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学习
我们的高中母校,是属于现在所说的“乡镇中学”,所有的同学,户口都在农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工厂”这个社会团体,可以说是毫无感性认识。
当我们在高中时期,去工厂去“学工”时,同学们的热情,显然要比“学农”高涨的多。
最为可惜的是,那时的“学军”,只是口头上说一说,让一名复员军人在学校的操场上,带着同学们做些排队列、左右转、走正步等动作,就算是“学军”了,根本没有去军营里看看部队的生活、军事训练,更没有打过靶,玩过真枪。
在工厂学习,据同学们回忆,是大致分为两拨。一拨人是在我们学校的“校办工厂”里学习,另外一拨,是在公社办的工厂里学习,这个工厂名字叫“机械厂”。
这个厂具体是做什么的,因为我没有去,不知道,据李安家同学回忆,他们曾经在那里跟着工人师傅们学习修理电机,有时还学习如何用铜线制作电机芯。
我们一拨人,主要是在校办工厂学习,跟着厂里的工人师傅们学习“电镀”。
那时,校办工厂的电镀任务,主要是给解州潜水泵厂制作潜水泵所用的铁棍,这个印象很是深刻。
所有的潜水泵外边,需要用三根或四根电镀好的、两头车有螺丝纹的铁棍固定好,一头是盲端,一头是“法兰”,可以接上水管抽水。
我们校办工厂就是负责把每个铁棍镀上银白色的东西,一个是美观,另外一个是防止潜水泵在水里停留时间长了生锈。
关于学校的电镀车间,我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偌大的一个厂房里,有好几个很大的电镀槽,里边就放着要电镀的铁棍。
传统的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上,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电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上被还原形成镀层。
为了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并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要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来做为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
也就是说,电镀的目的是在待镀材料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原来材料表面的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性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等。
电镀其实就是利用电解池原理,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原来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一种技术。这种原理,我们在高中物理课上正好学习过,又到实践中去体会,也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
一般来说,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比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校办工厂电镀的铁棍,粗细都一样,大约长一米到一米五,都是银白色的,两头有螺丝纹。
但不记得是用锌进行电镀,还是用铬进行电镀,反正镀好的铁棍呈现均匀的白色,这个印象比较深刻。
电镀的过程,基本上是这样的:镀层金属在阳极;待镀物质(就是铁棍)在阴极;阴阳极以镀上去的金属的正离子组成的电解质溶液相连;通上直流电电源后,阳极的金属会氧化(失去电子),溶液中的正离子则在阴极还原(得到电子)成原子,并积聚在阴极表层,最后电镀完成。
电镀的主要用途包括,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以及进行装饰。不少硬币的外层就是采用电镀工艺而让其既耐用又美观。
我们校办工厂给解州水泵厂电镀的铁棍,就是为了防止铁棍在水里时间长了以后发生氧化,即生锈或锈蚀。
电镀过程,是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阴极上进行金属沉积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是一个包括液相传质、电化学反应和电结晶等步骤的金属电沉积过程,完全是一种物理现象。
电镀产生的污水(如失去效用的电解质液),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差,把电镀后的污水随便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我们学校校办工厂的电镀液,就是排放在外边的露天池子里,不经过任何处理。
在网络上搜索发现,也许是因为传统电镀的电镀液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像过去我们校办工厂那种极为简陋的电镀设备和电镀工艺,现在已经被彻底地淘汰了。
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新的电镀工艺,比如像纳米电镀工艺、ABS电镀(塑料电镀)等等。
在我国,电镀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现代加工技术,它早已经不仅仅是金属表面防护和装饰的加工手段。尽管防护和装饰电镀仍然占电镀加工的很大比重,但电镀的功能性用途则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电子工业、通信和军工、航天等领域大量在采用功能性电镀技术。
我们校办工厂的电镀技术,是最为传统的工艺,我们在此学习的同学,每天就是把需要电镀的铁棍,在阳极一侧安放好,或者在阴极一侧把已经电镀好的铁棍收拾起来,打包,准备送往十多公里以外的解州。
记得有一天,可能是解州水泵厂急需这种电镀好的铁棍,送货师傅又忙不过来,学校就让我们五六个男同学,骑着车子把电镀好的铁棍带上,送往解州。就是那次往解州送铁棍,让我第一次去了解州关帝庙,这是后话。
在高中上学期间,能接触到电镀这门技术,对其大致有所了解,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而此后几十年都不曾再碰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有如此的印象,这也算是高中生活中的一种额外收获了,对此,要感谢母校,更要感谢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