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们阅读文章的习惯上来分析。
人们总是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把互相之间有联系的部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用自己过往知识库的知识点来表述它,然后在继续新的内容。
这个过程在金字塔结构中是自下而上的过程:把有逻辑联系的句子联系起来看,组成了一个段落;
把有逻辑关系的段落联系起来看,组成了章节;而把章节按照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看,就看懂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样做有利于大脑进行思考,也有利于继续阅读,更有利于读懂文章,把握全文思想。
为什么说这有利于大脑思考和理解文章呢?为什么人们要不断的进行归纳呢?
这取决于人类大脑在短期内能够记忆的项目是有限的,一般是7±2 。大脑为了更好的运转,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概括归纳,减少记忆项目,给思考留出空间。
大脑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在阅读过程中,它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用于识别和理解词语,一部分用于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剩下的一部分,用于思考某种思想的含义。
然后,从作者写作的过程来看,是自下而上的——先一个字一个字地组织成句,再由句子组织成段落,段落成章节,章节成文章。
很多人在确定了主题,准备写作开始时,不知道如何下笔。实际上,写任何文章前,是“先有思,后有写”。所以先要去思考整体的文章框架,然后再去仔细搭建。
这个时候金字塔原理派上用场,即根据现有主题(结论),再找其他材料去支持结论,逐层建设文章的结构。
这个过程将写作一定程度的程式化了,不再让人抓不到头脑。
下面介绍一下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既可以作为作者写作过程的指导,又可以成为读者检验作者水平的参考。
1、在金字塔结构中,上层和下层之间有逻辑关系,上层是对下层的总结概括,下层是对上层的细化解释。
2、与此同时,同一层的思想也是属于同一逻辑范畴。比如你在描写一段写介绍厨房的文字时,你需要介绍厨具,食材等等。厨具下面有锅碗瓢盆,食材下面有蔬菜水果,这时候就不能把锅碗和蔬菜放在同一层思想中。
3、同属于一层的思想之间,也是有逻辑顺序的。
有了基本的写作框架指导,下次我们来仔细看看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注:《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