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别人是怎样,我发现自己经常能在生活和阅读中,碰到以下的句式:“假如没有某人的话,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其对应的句式是:“正是因为某人,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怎样”。由于这两种形式是一对镜像,所以只需要考虑第一种形式就好。
这种句式经常被我们用来判断某人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请注意:是用来判断某人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而不是单纯的物理上的变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就是个例子。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构造出无限的、具有相同结构的命题——“天不生某某,万古如长夜”或者“天不生某某,亘古如白天”。至于这个“某某”,可以是社会上的任何人,只要你认为有判断其“社会”价值的必要就行。既然这种句式已经被当做了一种有用的思维工具,自然有它的道理;不过,我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在开始运用它之前,我还是忍不住想好好评判一下,这件工具是否真的合格。
我决定把自己当做第一只白老鼠,把“我”放进这个句式的“某某”中,然后拭目以待。于是,这么做产生的后果是以下的问题:“假如这个宇宙中不曾出现过我,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好吧,这立马让我有点望而却步了,但这个问题如此重要,我必须勇敢地追根究底。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可能会就这么两个人幸福地厮守到老,又或者他们会养大由其他精子或卵子变成的家伙;经济学界会缺少一个无关紧要的研究人员;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会在小数点后不知道多少位掉落一丁点;地球上会活多几头猪、几只鸡、一堆小虫子还有无数打生蚝,诸如此类等等,难以尽数。但是,这又能怎样呢?这个社会好像并没有什么大变化。想到这里,我顿时感到有点绝望,仿佛努力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
不行不行,我的研究遇到了挫折,于是我决定拿别人来充当试验品。我打算先把一个在街上碰到的陌生人(暂时称为甲)放进“某某”中去,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随即我就发现,自己唯一能说的是:假如没有甲的话,我会少看见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当然,我可以认为他有着关心和爱他的亲人朋友,也可以认为我身边的所有人都看见了这个路人,我还可以继续想象出所有可能与他有联系的人和事物。不过这也仅仅是想象而已,上述结论仍是我唯一确定的结论。接下来,如果把秦始皇放到“某某”中去,我得到的可能就是以下的结论:中国可能不再有万里长城;中国可能两千多年来都是互相攻伐的数个国家;李斯也许会待在楚国,老了还能在“上蔡东门逐狡兔”,等等。照此看来,把秦始皇放进“某某”中,引起的变化可真的够大了。然而,这些变化是否真的会发生,其“社会”价值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这个实验就暂时做到这里吧,现在可以来总结一下我的发现了。第一,关于那些和“某某”有关、或因“某某”而产生的东西,我能列举的永远是有限的,有时候甚至只是想象罢了。第二,即使这些东西被一个不落地数了出来,我能说的只是这些东西对我而言的价值,而不是什么“社会”价值。要是硬扯上什么“社会”价值的话,我能做的就只是尽己所能去多列举一些人或事,一些轻重莫辨的人或事,然后阐明它对我所理解的“社会目标”的意义——可惜这个“社会目标”不一定会为人所承认。以上,就是这一句式作为思维工具的真正问题所在。
说到这些,问题算是暂时弄清楚了。不过,我为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浪费好几个小时来写这么一篇短文呢?因为我感到,这种思维工具十分危险。它落在像我这样的小人物身上,倒是无关紧要;但一旦落在那些“伟人”和他们狂热的信徒手里,那我们这些“小人物”可就遭殃了。我有深爱的家人和朋友,不管我是否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对他们有无影响,但面向将来来看的话,我在他们眼里很重要,他们也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那些拥有权力的“伟人”们,那些总以为自己能替别人体验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的“伟人”们,还有他们的狂热信徒,则会用这种思维,把我们统统变成冰冷的绩效指标,用他们幻想出来的“社会目标”去武断地评判我们生命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