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truly are, it's our choices.
这句邓布利多对哈利说的话,总让我想起Vasti。
60多岁的Vasti是艺术馆手把手教我的老师,从如何查看画作标签到学习填写分类再到使用博物馆网上系统。印象中的她一直随和、沉默、做事专注。艺术馆在mountaintop校区,每周坐着校车颠簸着到达时,都感觉山上有种隔绝的宁静,宁静到连空气都单调很多。我曾想她每天这样重复着这些琐碎的事情会不会觉得乏味无趣,直到有一天,馆里办了一场party,请来的都是纽约很有名的博物馆的人,她在桌上时而无比自然的说出女宾们首饰的灵感源,时而他们交流最近看展的心得,时而轻车熟路的点评着市面上的画家,坐在她旁边的我瞬间石化。后来才知道,她本是双学位博士,在欧洲和美国都有不错的工作和经历,只不过更喜欢安静的做事,才不愿被一些艺术机构高新返聘,情愿在山上日复一日的看画看书,接待艺术课的学生。原来她选择成为这样的人,温柔而有力量,这种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和不染尘烟的风度气质,安静而动人。是她让我觉得,选择本身也是一件闪闪发光的事。
记得出国后第一次去买咖啡,拿到时会听到问“For here or to go”在这儿吃还是带走,久了,这就好像变成了一个循环往复喋喋不休的问题,嘿你是要留这儿还是回国?也许这个问题的本质,也是选择怎样的一种态度去生活。当刚踏入一个陌生的城市,还没有机会让别人看到你所谓能力的时候,你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使你在纽约一无所有又如何,只要你还想用眼睛去见世面,你依然可以去排每周的博物馆免费入场,你还会有机会赶各种Fair哪怕只为填饱肚子,你还是可以随意吐槽你的不满。有了这种态度,才能不过分依赖一个地方,无论迅速适应或是随时离开。“身处哪座城市,并不是那么重要”。生命并不会像《仙剑》那样,可以保存进度随时重来,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又义无反顾的努力生活,才是无憾。比"能力让我走到今天"更珍贵的,是"我选择成为我自己"。
也许是比较偏爱一些调侃类的正能量,对于朋友圈传递负能量太多的人总是带着“呵呵”的态度连句“加油”都懒得回复。如果是本来独立乐观偶有不顺的另当别论,那我会采取先点赞再好好安慰的策略。
前段时间一篇批驳朋友圈晒加班炫耀自己很忙的文章很火,里面一些观点想想还是十分认同的。炫耀自己非常忙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不仅自己越陷越深,还强烈的将这个概念推荐给他人。就好像,为了让孩子申请到好大学就要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班进行无休止的课外活动。而问题的关键是,忙并不意味着成功。想象一下,若是轻轻一刷满眼都是加班加班加班的状态,你不经意间都会觉得自己周末出去玩好像很过意不去似的,而实际上你并没有任何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固定而宝贵的,这点很公平,既然你选择了加班,那就等于选择了这样一种牺牲空闲时间专心做事的态度,大家选择所爱并爱所选择,也就没什么炫耀的理由。
海德格尔曾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选择自身并获得自身,这种人的存在可能性,就是生存的本真状态,相反,失去自身的存在可能性和存在方式,就是生存的非本真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用来规定人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及生活方式的。所以,如何承负起我们自己的被抛性,并在这种承负中拓展我们自身的可能性,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被抛性让我们对于被抛入的这个时代和历史无法加以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存在方式。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被抛性,勇敢地直面这种被抛性,承负被抛性而筹划着生存,就是一种本真的生活。这样看来,能力之外,我们依然拥有选择的力量。
至于爱情,选择一个人,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之所以单身,无非就是,喜欢的人未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一直喜欢那句“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所以,真爱没出现之前,我也一直自由的很嗨。待找到那个情感的依赖与人格的独立并存的人时,自然会被这势均力敌所打破。不过爱情的奇妙之处,还在于它始终是一种双向选择吧。
成为你自己,再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我相信,我们都会成为自己心中的“那种人”。
网友评论
是因為意識到
世界上永遠不會有第二個我